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时期,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企业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俨然成为众多企业战略规划道路上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企业依然把银行贷款作为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否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调增利润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额?以银行为主的信贷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我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但是企业通过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调增利润严重的扭曲了会计信息,而这种扭曲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又会作用余信贷市场,银行能否有效对此作出反应?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了2011年至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且进一步结合我国信贷市场情况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两方面出发,考察了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信贷可获得额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我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和金融市场化程度因素深入研究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银行信贷可获得额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通过实施盈余管理行为调增利润的程度越高,就会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额。(2)国有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实施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调增利润来获得更多银行贷款额,而非国有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实施更难以被发现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增利润进而来获取更多银行贷款额。(3)在金融市场化强度高的地区,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额,在金融市场化强度低的地区,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实施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额。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我国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和企业产权性质等特有的制度背景因素探析盈余管理方式对信贷融资特征的作用机制,希望能为提高融资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使融资企业以真实的盈利水平合理贷款,减少清算的债务风险及使银行关注这一问题,关注融资企业盈余管理,优化信贷资源,减少不良贷款提供必要的借鉴参考意见,给相关研究拓展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