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横向比较、历史考察等方法,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进行系统考察。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状况,说明了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概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思想的演变,并从教育学、历史学及其他方面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发展的阶段。教科书编制思想不仅受国家基础教育总目标的影响,而且也受历史学研究状况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 第三部分,论述、评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内容的比例变化,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内容的比例变化,历史人物和民族问题。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内容逐渐趋于合理,教科书内容的人文性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第四部分,论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内容结构和体例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评析。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在内容结构和体例结构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科书编制结构得到优化,教科书的教学功能大大增强。 第五部分,针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在编制思想、内容和结构方面存在的缺失,提出了完善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策略,并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趋势作出了展望。本文认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历史学科体系”的束缚,教科书内容专业化程度高,成人化色彩浓。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科书内容和结构要顺应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科书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
其他文献
公益事业营销是欧美一些企业采用的兼顾慈善公益和商业利益的品牌营销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在国外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但其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的
作者对影响凹印油墨转移的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摩擦持续不断,给中国国有企业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深化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但美国现政府逆转全球化潮流终究无法对抗全球经济不断融合的历史大势,中国国有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向往。因此,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成了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绿色设计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
<正>1案例案例1某日,郑某从银行取款3万元后进入停放在银行门口的私家车上,尾随其后的犯罪嫌疑人于某在郑某进入私家车时,从对侧后门进入车中以匕首威逼进行抢劫。郑某反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世纪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素质教育才是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本文正是针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