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横向比较、历史考察等方法,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进行系统考察。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状况,说明了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概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思想的演变,并从教育学、历史学及其他方面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发展的阶段。教科书编制思想不仅受国家基础教育总目标的影响,而且也受历史学研究状况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 第三部分,论述、评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内容的比例变化,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内容的比例变化,历史人物和民族问题。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内容逐渐趋于合理,教科书内容的人文性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第四部分,论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内容结构和体例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评析。本文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在内容结构和体例结构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科书编制结构得到优化,教科书的教学功能大大增强。 第五部分,针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在编制思想、内容和结构方面存在的缺失,提出了完善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的策略,并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趋势作出了展望。本文认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历史学科体系”的束缚,教科书内容专业化程度高,成人化色彩浓。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科书内容和结构要顺应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科书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