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极大繁荣,房价不断上升、投资增长迅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出现,尤其是短期内房价上涨过快及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对银行信贷的极度依赖。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波动将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后果,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破坏。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出现的过热现象,我国中央银行已经积极出台各种货币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探析我国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经济行为,检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财富效应和投资支出效应,分析房地产市场与货币供求的关系,使货币政策发挥出对房地产市场更加有效的调控作用,使我国中央银行更有效地维护金融体系、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2001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采用的方法比较灵活: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实证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误差修正模型VECM及基于VECM的Granger检验;对平稳的时间序列则采用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并对残差存在自相关的回归进行了修正。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货币政策能有效的控制房地产投资,却不能有效的调控房地产价格。文章从影响房地产供需的诸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调控配套政策相互协调欠缺、预期及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从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负的财富效应。过高的房价,对租房者和购房者产生的预算约束效应和替代效应,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同时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居民不可能象西方国家居民那样,以现有房地产作为质押,将未来财富变现为当期消费。房地产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正相关,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托宾q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市场传导途径并不畅通。房地产价格与货币需求正相关。我国新增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增个人购房需求已经成为“倒逼”我国货币供给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市场对M2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货币供给结构的变化,流动性比率下降。房地产市产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十分微弱,统计上也不显著。结合文章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第一、我国货币政策应充分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地产产价格的变动。第二、现阶段中央银行应选择M2和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第三、中央银行应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我国人民银行应在处理房地产价格波动问题上担任的主动角色,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