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隔NBR/PA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动态硫化工艺、配方、成型加工条件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的研究,开发出对含芳烃汽油有较好承耐性的高阻隔NBR/PA热塑性弹性体。从几种常用的塑料、橡胶中筛选出耐含芳烃油性能较好、价格较便宜的丁腈胶及三元尼龙为主体材料。NBR与PA均为极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红外测试结果表明NBR与PA间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共混时,相互间存在微化学反应,这更进一步表明,NBR与PA共混可形成相态结构均匀的共混材料。采用两种方法制备NBR/PA弹性体材料,一种为静态硫化法,另一种为动态硫化法。研究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共混料的相态结构不同,前一种为PA分散于NBR中,后一种为NBR分散于连续相PA中。由于NBR为连续相,溶剂分子可从NBR相向体系内快速渗透,故静态硫化胶的耐溶剂性欠佳。动态硫化弹性体中,由于PA具有高强度及优异的耐溶剂性,故动态硫化胶料的拉伸强度及耐溶剂性均好于静态硫化胶料。 较系统的研究了三种动态硫化工艺对TPV性能的影响。橡塑预混法制得的TPV分散相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其模量高、压缩永久变形小,但NBR与PA间的化学反应使连续相PA的结晶结构欠完整,故对其耐溶剂性有不利影响.由于两相界面间的强相互作用,橡塑预混法制取的TPV的表观粘度略大,但由于NBR相尺寸分布较均匀使得TPV的挤出物外观较光滑。相比较而言橡塑预混法可制得综合性能较佳、流动性好的TPV。最佳动态硫化条件为170℃*0.7t90。 研究了四种硫化体系—DCP、HVA-2、SP1045及硫磺硫化体系对TPV性能的影响,其中因SP 1045不仅可交联NBR也可交联尼龙、硫磺硫化体系存在橡胶粒子团聚现象,故都不适宜做NBR/PA的硫化剂,HVA-2体系与DCP相比,用HVA-2体系硫化的TPV的硬度偏大且耐溶剂性略差。故用DCP体系可获得综合性能较佳的TPV,最佳用量为3份。填料的加<WP=4>入对提高TPV的耐溶剂性作用并不显著,且加入填料后TPV的流动性变差,加入增塑剂也不能显著改善其流动性,而且加入量太多力学性能下降显著。故采用在橡胶相中加入填料不是提高TPV耐溶剂性的有效方法。 热成型条件对丁腈胶/三元尼龙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元尼龙的熔程上限温度内对TPV进行热成型,热成型温度越低,TPV的耐溶剂性能越好;最佳热成型条件为170℃*12min;用偏光显微镜、DSC及WXRD对TPV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表明:适宜的热成型温度可使尼龙相结晶尼龙相结晶度增大,且生成结构更完善的α晶。尼龙相结晶结构完整性的提高是TPV阻隔性显著提高的内在原因。 研究了几种成核剂对TPV性能的影响。发现:二元尼龙对三元尼龙的成核剂效果显著; 二元尼龙的加入可加速TPV中塑料相的结晶速度、减小其晶粒尺寸、增大结晶度。对TPV的耐溶剂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尼龙相中存在的大量细小晶片可增大溶剂小分子向TPV内部渗透的路径,从而显著提高TPV的定伸应力及耐溶剂性。经综合性能测定,所研制的NBR/PA共混型热塑性体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混合溶剂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X-Ray衍射、SEM、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研究了CePO/ZrO可加工陶瓷的微观结构,并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烧结温度、材料成分和粉体制备工艺三个因素对材料的力
水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发严峻,众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致力于开辟第二水源,如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在政策及客观环境的双重驱动下,中水回用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且经济的策略。本课题研究的某热电厂采用附近威海第三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水作为水源,设计水质参数:p H=7.34,电导率3220u
学位
本文根据上海通用别克轿车副车架的生产实际,采用CCD摄像头监控工人手工焊接生产,以实时采集到的视觉信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准确可靠的焊接质量评定方法,并以该标准为基础结合现
莫来石——刚玉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使用在国内外的窑具制造中。由于我国对偏转磁芯承烧座的研制较晚,至今没有研制出高档的莫来石—刚玉质承烧座。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各种窑
该文旨在研究在含磷高强IF钢中将固溶强化效果与细晶强化相结合时,添加元素对细化晶粒强化效果的影响,从而为高强IF钢及其它钢中合理并且有效地利用细晶强化提供参考.文中结
该论文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直接合成以水为分散介质的肠(胃)溶型丙烯酸树脂,研究分析了在聚合的过程中,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pH值缓冲剂的种类、用量的影响,以及反应
目的:分析儿童牙外伤的临床资料,为儿童牙外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口腔科就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