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见诸文,放达不羁寄深情——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魏晋情结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寄寓了吴敬梓深厚的魏晋情结。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上,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选址等方面都流露出了魏晋时期的特色。  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的贤人名士以及真儒形象。在这些贤人身上,魏晋风度流露的尤为明显。作为小说风向标的王冕,不慕名利,清高洒脱,卓尔不群;一代名贤杜少卿,弃绝功名,蔑视礼法,崇尚自由;市井四奇人,桀骜不驯,放浪形骸,淡泊宁静;奇女子沈琼枝,不畏权贵,勇于挑战,追求自由。正是这些人物才给整部小说带来一股名士的气息,让整部小说有了人的光辉。而这种文人人格的觉醒正是魏晋时期魏晋名士所追求的。吴敬梓在此塑造的这些小说人物身上有着非常浓郁的魏晋名士的气息。魏晋名士如嵇康、阮籍、刘伶等人,他们皆不慕名利,放诞不羁,追求自我。无论魏晋名士还是小说中的人物,都闪烁着追求自由的人性光辉,时代虽然不同,但精神遥相呼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与魏晋名士还是有着不同的。小说中的人物与魏晋名士有着质的区别:王冕虽然不慕名利,但却关注现实,对时事的分析精准有力;杜少卿虽然弃绝功名,蔑视礼法,但依然崇尚真儒。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地点的选取也都寄寓着吴敬梓深厚的魏晋之情。小说中一些故事情节的选取直接取材于魏晋时期的一些故事。比如游阮公祠以及灌园的情节都跟魏晋时期一些名士流传下来的故事非常相似。小说中文人的交游方式也特地选取了与魏晋名士的清谈非常相似的做法,虽然内容有着天壤之别,但这种类似于清谈的方式确实体现出了魏晋时期的遗风。而且,吴敬梓将小说的地点选在南京,也有深厚的意蕴。南京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六朝故都,吴敬梓不仅在他的诗词中表现出对六朝故都的仰慕之情,在创作小说时,更是特意选取此地点。  无论从吴敬梓的生活还是文学作品来看,他都有着深厚的魏晋情结,然而他所羡慕的是魏晋名士身上那种追求自由、放浪形骸的自由无羁的精神所在,这种向往的精神表现在《儒林外史》中就是塑造的这些贤士以及在小说中流露的点滴情怀。但是,魏晋时期与清代毕竟相差达几千年,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变化,各种文化思想、文学潮流都在发生变化,吴敬梓受到颜李学派的影响,虽然向往魏晋风度,但是受到时代的约束,依然还是关注现实并且崇尚真儒的,这些是与魏晋风度不同的地方。本文旨在探讨魏晋风度与《儒林外史》的同与不同并结合吴敬梓生平分析内在原因。
其他文献
清代民歌在历代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地域更加广泛,各种刻本、抄本的民歌集更是不计其数。今流传下来的清代民歌集不下三十种。在这三十多种民歌集中,反
外来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种语言同别族语言接触的历史,同时又是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见证,外来词承载着一般词汇所没有的内涵。本文以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世情小说描写人在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是明清有代表性的世情小说作品,其中记叙描写了官员、商人、妓女、医者、僧侣、仙道等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