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圈,随着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受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影响,长三角对周边低成本地区特别是周边资源丰富地区的依赖性愈来愈明显,近年出现的电荒、商务成本和工资成本上升较快等问题,要求我们通盘考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安徽同长三角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因此,全面融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转换为竞争优势,是安徽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不仅对安徽有利,对长三角也有利,是安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与必由之路。通过对安徽与长三角省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安徽相对的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安徽相对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性的加工制造业及教育文化业、旅游业等部门;安徽相对劣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以及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等部门。据此提出了安徽融入长三角进程中的产业的功能定位、重点定位和梯度定位。功能定位主要是面向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供应和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基地;重点定位是:第一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蔬菜、瓜果等主要农产品为代表的高效、优质和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煤炭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基础产品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面向长三角的休闲旅游业和教育文化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就安徽如何通过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产业合作以及如何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实现安徽的产业战略定位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