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素衍生物抗菌评估及抗MRSA持留菌作用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菌耐药导致全球每年至少70万例死亡,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世界卫生公共问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主要原因。持留菌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慢性感染,是治疗失败的罪魁祸首。耐药菌和持留菌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无法发挥继续疗效,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两大难题。持留菌被认为是细菌发展成耐药的储药库,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持留菌的有效药物,因此研究新型抗持留菌药物对于克服抗生素耐药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木豆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清除持留菌的活性,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组设计合成的新型木豆素衍生物进行筛选,以期发现有效的抗持留菌化合物,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机制探究,以及在小鼠体内评价抗持留菌活性,最终获得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持留菌的先导化合物。方法:1、化合物初筛采用倍半稀释法检测木豆素衍生物对12株革兰氏阳性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1株MRSA)和3株革兰氏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哺乳动物(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正常人肝细胞(LO2)活力的影响;选择MRSA ATCC43300菌株,评价木豆素衍生物抗MRSA持留菌活性,结合MIC和MTT活性数据选择活性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机制研究。2、作用机制研究本课题所筛选的化合物设计是针对细菌的细胞膜。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本课题设计了膜的渗透性实验,去极化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实验(Confocal)验证活性化合物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通过透射电镜对化合物作用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260 nm处吸收和试剂盒,从核酸泄漏和ATP泄漏的角度验证细菌细胞膜的破损作用。3.抗MRSA活性评价\通过棋盘法进一步评估活性化合物联用抗生素对MRSA敏感性的影响。利用清除MRSA成熟生物膜实验,评估了活性化合物破坏MRSA形成的粘附生物膜的能力。最后设计小鼠皮肤脓肿模型,接种MRSA持留菌,评价活性化合物体内降低小鼠MRSA持留菌的能力。结果:1、化合物初筛结果37个木豆素衍生物对12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优于母核木豆素,对三种革兰氏阴性菌均没有效果。MTT细胞毒性评价发现48.64%以上的化合物对两株细胞株均显示有明显毒性,其中,Y7、Y8两个化合物均显示无毒性。抗持留菌初筛实验发现37个木豆素衍生物中有23个化合物作用12个小时对MRSA持留菌有清除作用,证明木豆素衍生物对MRSA持留菌有很好的清除作用。结合MIC和MTT数据,我们选择Y8作为活性化合物,做持留菌杀菌曲线,发现Y8与DMSO相比,4倍、6倍MIC在4小时内可以清除持留菌,2倍MIC在8小时可以清除持留菌。2、作用机制研究膜的渗透性实验、去极化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实验,均证明活性化合物Y8对膜有破损作用,且呈现时间浓度依赖性。TEM实验从形态学上验证了活性化合物Y8对膜的破损作用。核酸泄漏实验和ATP泄漏结果均证明活性化合物Y8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内容物的泄漏,进一步验证了活性化合物Y8对膜的破损作用。通过以上实验证明Y8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细菌失去完整的膜结构后,失去生理功能,细菌内容物泄漏,从而杀灭细菌。3、抗MRSA活性评价结果a.联合用药结果表明Y8联合帕拉西林表现出协同效应,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表现出部分协同作用。b.清除生物膜实验证明Y8具有良好的清除MRSA生物膜的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效果明显优于阳性对照万古霉素,证明活性化合物Y8不仅仅对浮游的细菌有效,也可以清除粘附成熟的生物膜。c.小鼠脓肿模型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加药组脓肿组织负菌量减少1~2CFU/g,证明Y8可以降低小鼠体内MRSA持留细菌负荷量。心肝脾肺肾病理切片显示无明显的毒性。结论:本课题从两个系列木豆素衍生物中筛选发现大部分木豆素衍生物对持留菌有清除效果,其中Y8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和较小的细胞毒性。对Y8进行机制研究发现Y8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达到抗菌效果。再进一步进行MRSA活性评价,联合用药显示Y8具有抗生素协同效果,可以破坏MRSA形成的成熟生物膜,并且在小鼠皮肤脓肿模型中表现出较好的降低MRSA持留菌的活性。本研究表明Y8这类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的抗菌剂,可以作为抗持留菌慢性感染的先导化合物。
其他文献
纳米酶是指具有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是目前人工模拟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具有价格便宜、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及易于表面修饰等优点。因此,纳米酶被研究者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纳米医药、环境检测等领域。然而,目前开发的纳米酶依然存在催化活性较低及特异性较差等问题。提高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和底物亲和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离子、分子对金属纳米酶催化活性和底物亲和性的影响,发现某些分析
埕岛油田北部地区东营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是埕岛油田的主要产油层。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地震构造解释基础对埕北低凸起北部东营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四物五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单纯使用四物五子汤加减治疗与使用四物五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肝肾不足型RP患者的疗效情况,并对药针联合治疗肝肾不足型RP的作用机制做个粗略的探讨。拟为RP患者提供一个更加有效、安全、价廉、简便的治疗手段,也为临床运用中医治疗RP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按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新型应用不断涌现,然而,通常本地设备的计算能力、通信资源、存储大小和电量都十分有限,这对于完成计算密集型且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是巨大的挑战。移动
荧光探针作为一种作为重要的光学传感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等领域。因其响应迅速,特异性识别,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科学家的青睐。通常传统染料分子如罗丹明类、菁类染料、香豆素、BODIPY等会被用作荧光探针来使用,但是这些传统的荧光探针常常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即传统荧光有机小分子探针在溶液状态下荧光很强,在聚集态或固态下荧光显著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聚集诱导猝灭(ACQ)的现象限制了传统
随着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由此引发的社会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因此,舆情热点发现与跟踪一直是当前政府、企业的迫切需求,科研机构
学位
Ginzburg-Landau方程是物理学界研究最多的非线性方程之一,由于其描述了一个接近Hopf分岔的扩展系统的普遍动力学特征,因而在时空混沌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分别从定性
目的:应用蒙药敖必德森古日古木-13味丸治疗慢性鼻窦炎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该药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名门诊患者,对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按先后就诊顺序随机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每日2次,一次0.3g,治疗组患者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