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hole index,MHI)与视网膜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离术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
特发性黄斑裂孔30例(33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回顾性对比分析IMH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手术后3-24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OCT检查,记录视网膜中心厚度,计算MHI(黄斑裂孔高与底径比值)。MHI与黄斑裂孔的术前其他变量,MHI与术后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相关性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在MHI配对组(MHI=0.5组和MHI<0.5组)中进一步进行统计学相关性比较。
结果:
黄斑裂孔均已成功闭合。视网膜厚度术后1个月减少,MHI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相关性(P<0.001)。在MHI=0.5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好于MHI<0.5组(P=0.032)。
结论:
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MHI是判定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的确切可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