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室内WIFI多楼层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定位技术作为基础的应用服务越来越多,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大楼拔地而起。人们的活动空间也从室外转移到室内,而且大多时候需要跨多楼层进行活动。所以在日常的室内活动中,如何能够快速实现多楼层定位,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查找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多楼层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Multi-FPos多楼层定位方法。利用目前广泛存在的WiFi信号,并结合数据挖掘的知识对采集的WiFi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实现多楼层定位。本文主要的工作有:(1)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对WiFi信号的跨楼层衰减特性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测试数据分析楼层对WiFi信号的阻挡特性;(2)结合数据挖掘的知识,提出一种基于WiFi位置指纹信号的Multi-FPos多楼层定位方法,将定位过程分为离线和在线阶段。离线时,对WiFi数据进行清洗、特征提取、标准化等处理,通过聚类对数据集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位置指纹库;在线时,通过本文提出的层次聚类和实时匹配的方法实现多楼层定位;(3)对基本的层次聚类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密度分层的方法,将原始数据中密度较小的点单独划分,再分层进行聚类计算。改进后的算法可以避免聚类算法对偏离点敏感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定位阶段室内WiFi指纹数据聚类的准确性。同时,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将指纹数据进行切分,使得较大的数据集变成若干小数据集的聚类,降低了定位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4)在实际的多楼层环境中,通过软件平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Multi-FPos多楼层定位方法,并且与目前基本的楼层定位方法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多楼层定位方法在楼层平均识别准确率上可以达到91.5%。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前人对化学图类中六边形链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了八边形链的Kekule结构与一类Caterpillar树的Hosoya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将结果推广到多边形链中,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
目的:探讨应用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技术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中MP-RNA的转阴时间规律、可能影响因素,及该检测方法对儿童M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06至2019.12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儿童MP感染病例50例及同期最终排除MP近期感染的其他病原体感染者10例,收集其病例资料。针对最终入组的50例患儿,自入组后以发病时间为起点计每
Gould在文献[R. Gould, Advances on the Hamiltonian Problem-A Survey, Graphs and Combinatorics,19(2003)7-52.]中提出如何用自然的条件给出笛卡尔积图的哈密尔顿性的问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将一个与惯性观者无关的常数——光速c引入物理学中,最终引发了物理学革命,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对时空结构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为
本文给出了求解二维Burgers方程的一种新混合元变分形式,该变分形式对通量的正则性要求较低.由于压力空间不再是传统的散度空间,而是平方可积空间,因此混合元的选取变得简单
本文探讨了L2-超临界聚焦Hartree方程爆破解的动力学行为.借助于卷积型的G-N不等式的最佳常数、泡泡分解等,在爆破解的Hsc范数和Lpc范数有界的假设下,我们证明了方程的爆破解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并探讨其成本-效果,为个体化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E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逐步成为老年人钟爱的户外活动场所。而我国城市公园大多为早期建筑,公园规划和公园设施相对陈旧,无法较好的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其中老年人在城市公园活动时,如厕不便的问题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广州越秀公园、东山湖公园、晓港公园、荔湾湖公园和黄花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五座公园内四十余间公共卫生间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公共卫生间的数量布局、空间结构、室内环境、无障碍设备等现场
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进步,近些年,无人机(UAV)技术迅速兴起,快速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无人机技术应用到测绘领域,给测绘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技术带动了测绘产业的发
目的:观察加减侯氏黑散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炎性机制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76例(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按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减侯氏黑散,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