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源糖尿病遗传机制的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源糖尿病对胎儿发育及后代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然而造成这些影响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我们使用高脂饲料饲喂C57BL/6雌鼠,并且对其进行用药物注射,成功诱导产生了患有2型糖尿病的雌性小鼠模型用于实验研究。我们将这种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命名为DP0代,并随机分成2组:D组,与对照雄鼠交配见栓后直接生产后代(DF1);DC组,与对照雄鼠交配后取受精卵移植到正常ICR受体鼠生产后代(DCF1),我们将正常P0代C57BL/6雌鼠命名为CP0,同样分成两组:C组,与对照雄鼠交配见栓后直接生产后代(CF1);CC组,与对照雄鼠交配后取受精卵移植到正常ICR受体鼠生产后代(CCF1),我们研究发现,怀孕的糖尿病母鼠表现出难产的症状,难产率高达88.2%;母源糖尿病的子宫环境造成后代(DF1)的成活率只有38%,部分出生的DF1代个体伴有生理缺陷,比如颈部肥大,眼病(无眼-单眼-白眼)等,但在移植了母源糖尿病胚胎的正常受体中却没有出现难产的现象,DCF1代也没有表现出成活率降低及出生缺陷的现象。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4组F1代的体重及代谢指标,研究发现,在恢复了正常饮食后,F1代雄性个体,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却呈现出一种趋势:DCF1﹥CCF1﹥CF1﹥DF1,DF1的耐受性没有受损反而加强,ITT试验中4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4组F1代雌性个体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对雌性个体进行高脂饲养后,体重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却也呈现出一种趋势:DCF1﹥CCF1﹥DF1﹥CF1,GTT试验显示4组雌性个体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ITT试验中,DF1出现了胰岛素抵抗,我们对F1代雌雄个体的生殖力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异常,我们选取Lep与Pik3ca的DMR区,对F1雄性个体精子进行DNA甲基化测序,也没有观察到两种DMR在DF1精子DNA中存在异常。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概述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以SnO_2基负极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主要性能指标,采用溶胶-凝胶法、均匀沉淀法制备了SnO_2基负极材料,运用XRD、TEM、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运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材料电化学性能以及相关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SnCl_4·5H_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
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在开展总体规划和名城保护的重要背景,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区出现了两座古城,这对于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产生了直接影响。
  我国大陆城市规划面临从面向增量到存量规划设计与管理转型,既有建成区的民间主导更新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台湾的城镇化进程及历史文化与大陆具有很多相似性,并且在过去
会议
本文通过对南京近年来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的回顾,提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实践现实中社会认识、产权关系、组织实施等方面的难点;结合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新三年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