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后海马脑源性HIF-1α、EPO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
方法:实验一:1、新生7日龄S-D大鼠建立HIBD模型;2、分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缺血组、缺氧缺血组;3、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HIBD后脑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EPO、HIF-1α阳性细胞的表达;5、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海马EPO表达。实验二:1、新生7日龄S-D大鼠建立低氧诱导模型:2、分组:常氧组、低氧诱导组;3、组织病理学观察低氧诱导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低氧诱导不同时间后海马齿状回HIF-1α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EPO免疫组化:计算HIBD后复氧1h、6h、16h、1d、3d、7d后海马CA1区EPO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EPO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23±5、26±8、24±6、22±5、27±6、28±7,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F=1.185,p>0.1);单纯缺氧组:EPO刚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32±13、237±42、366±43、284±31、267±41、250±43,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33.57,p<0.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06,p<0.001);单纯缺血组:EPO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86±7、136±9、293±26、238±27、218±16、209±14,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133.6,p<0.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84,p<0.001);缺氧缺血组:EPO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252±38、300±25、576±56、392±29、362±27、305±48,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69.75,p<0.001),以16h最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7.12,p<0.001)。EPOWesternBlot:HIBD后1h、6h、16h、1d、3d、7d,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EPO蛋白的表达儿乎测不出;缺氧缺血组:EPO蛋白的表达于6h即明显升高,至16h达到高峰,与该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之后开始下降,至7d时仍高于1h。HIF-1α免疫组化:HIBD模型各组和低氧诱导模型的常氧组脑的各部位均未观察到HIF-1α的免疫反应性;低氧诱导0.5h、1h、2h、3h、5h后海马齿状回HIF-1α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13±1.89、12.25±2.71、17.88±1.46、22.25±1.46、20.88±2.9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1,p<0.05),以持续低氧3h达高峰。
结论:1、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神经保护剂EPO的分泌增加:2、脑源性EPO高表达时间以HIBD后16h增加最显著,1d后开始下降,先于神经发生高峰;3、新生大鼠低氧诱导转录因子HIF-1α表达增加,以持续低氧3h最显著;4、HIBD后HIF-1α发挥氧稳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基因作用;5、HIBD后神经发生上调推测是由于内环境变化引起转录因子HIF-1α激活,触发靶分子EPO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