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水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很多,其中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方法简单,且能避免传统处理方法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但是,由于TiO<,2>光催化剂带隙较宽,只能被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激发,故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而且,由于光激发产生的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导致光量子效率很低。离子掺杂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TiO<,2>纳米管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活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性能。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Fe,Cr和非金属N掺杂掺杂改性TiO<,2>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1、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两步合成了铁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焙烧温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对TiO<,2>纳米管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焙烧温度为 300℃、掺杂浓度为0.5wt.%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过高的焙烧温度和掺杂浓度都对TiO<,2>纳米管光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不利。 2、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两步合成了铬离子掺杂的 TiO<,2>纳米管。采用 XRD、TEM、XPS、UV-vis 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铬离子的掺杂可以使TiO<,2>纳米管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提高。0.5 wt.%是铬掺杂TiO<,2>纳米管的最佳掺杂浓度。 3、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氮掺杂TiO<,2>纳米管,利用 XRD、TEM、XPS、UV-vis 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掺杂后扩大了TiO<,2>纳米管的光响应范围。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氮掺杂提高了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纳米金团簇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实验和理论上对这一领域进行不断地研究,主要研究的金团簇体系可以分为两类:有配体和无配体保护的金团簇。其中,关于巯基配体保护金团簇的研究在不断升温,近年来,诸多巯基配体保护金团簇的单晶结构被成功解析,这些研究结果为人们理解巯基配体保护金团簇的结构演化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尽管研究者已经制备了诸多具有不同组成的巯基配体保护的金团
肽脱甲酰基酶(PDF)是一种细菌必需的金属酶,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从甲硫氨酸残基脱掉N端甲酰基的作用。因为PDF是细菌生长蛋白质合成必需的一个酶,但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中却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下面三方面的工作: 1.将二苯并呋喃和二萘并呋喃与锂反应,通过还原性开环反应,得到C,O双锂中间体,随后将其与一系列醛和酮反应,再经过水解,脱水,简便高效地制备了
学位
本文主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包括:(1)β-环糊精催化苯乙酮不对称反应;(2)氨基β-环糊精催化合成2-芳基-2,3-二氢-4-喹诺酮;(3)β-环糊精催化苄基叠氮和苯乙炔合成1,2,3-苯三唑;(4)β-环糊精和对氯苯甲氰在DMF中合成5-取代1-氢四唑的相互作用。第一,β-环糊精催化苯乙酮和Na NH4的不对称反应可以提高选择性和产率,β-环糊精和苯乙酮
席夫碱配合物和双膦配合物的研究是当前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目的,我们针对性地选择研究了几个含此类配体的配合物。其中有常见的N,N’-二亚水杨基-1,3-二胺基丙烷(Hsalp
由于C-H键普遍存在于在自然界中,直接从C-H键出发构建C-X(X=C、N、P、S等)键,由于不需要对C-H键进行预先官能团化,缩短了有机合成步骤,具有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而C-N键和C-C键是最常见的两种化学键,通过C-H活化构建C-N键和C-C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铑催化C-H活化的研究;2)非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第一部分首先综述了近年来铑催化的C-H键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