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环境溶解氧基准与标准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目前采用统一的溶解氧标准易导致不同地区水体的“欠保护”或“过保护”,需要制定更精准科学的水环境标准体系。本研究通过模型模拟、长序列数据分析等手段,定量探讨了我国地表水体溶解氧背景值的区域差异;解析了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水质污染原因;利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初步推导我国淡水和海水的溶解氧急/慢性基准值。综合我国水环境溶解氧影响因素和生物效应的研究分析,为我国地表水溶解氧标准修订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受温度和海拔影响,我国地表水体溶解氧背景值分布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我国地表水体溶解氧背景值季节变化显著,冬季高夏季低;区域上呈现条带分布,从北向南逐渐降低,可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北部高溶解氧背景值区、南部低溶解氧背景值区和中部溶解氧背景值过渡区。并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温度敏感的北部地区的溶解氧背景值影响最为明显。(2)解析了我国2004~2018年不同区域地表水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我国地表水水质2010年下半年开始显著改善,2018年全国国控断面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达到I类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72%和20.5%。溶解氧饱和度考虑了温度、海拔等自然因素对溶解氧背景值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人为因素对溶解氧的影响,但不适宜评价冬季冰封状态的水体。(3)初步分析了我国水生生物对溶解氧敏感度的差异性,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对比初步推导了我国淡水和海水的溶解氧急/慢性基准值。我国淡水区域南北物种差异较大,并且不同季节下鱼类的种类、生命阶段、代谢活动等不同,需氧量不同,建议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制定溶解氧基准。(4)系统综述了美国溶解氧基准标准制定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溶解氧标准现存的不足及美国溶解氧标准制定对我国的启示。在综合考虑我国溶解氧时空变化特征和生物效应的基础上,建议分区域和季节制修订溶解氧标准,细化水体功能对应的溶解氧标准,体现反降级政策,防止水体进一步退化。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外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症之一,死亡率高。尽管西医内科目前有很多应急措施,但效果仍欠理想,故迄今为止,对它的治疗仍是内科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然而祖国医学对它的认识和治疗却有悠
期刊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下垫面不断被不透水地表所代替,城市热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群的城市扩张更加迅速,而城市群生态系统中的蓝绿空间能够提供温度调节功能,消减城市热岛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表征城市热环境特征,基于MODIS产品数据、Landsat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不同尺度研究了城市热环境,分
烯烃与臭氧反应在有机合成和污水处理中有重要应用。烯烃是对流层大气中最活泼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臭氧反应可以生成OH自由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也有贡献,因此无论是在凝聚相中还是在气相中这一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自行组建的低温基质隔离系统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详细地研究了乙烯、丙烯、四甲基乙烯、异戊二烯、2-甲基丙烯醛与臭氧的反应机制以及高OH自由基产额的四甲基乙烯与臭氧的气相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峻,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准确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特征和本土化参数推导科学的土壤环境基准,对于精准、科学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域,分别选择江苏省和浙江省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PMF模型、CLEA模型等手段,对江浙两省农田土壤重
作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恶臭污染由于毒性大、嗅阈值低,容易使人产生不适感,已成为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对恶臭污染物的高效脱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低温(<180℃)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污染物高选择性脱除、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特别适合恶臭气体的高效脱除。目前该技术的研究核心是绿色、高效催化剂的研制。现有效果好的炭基材料制备工艺复杂,难以推广应用;制备工艺简单的氧化金属基催化剂又存在催化效果差的缺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