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高等教育需要大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主动适应新疆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要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使本地区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自主培养,以适应新疆地区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源动力,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校承担着高素质人力资本积聚、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任,只有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国家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总的原则是,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疆的教育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发展。问题在于教育的发展不能是滞后于经济社会而是应该优先和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良性循环轨道。目前,新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1998年的8%提高到2005年的18.1%,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新疆高校中有11所设置了本科专业,而属于综合性大学有2所。本研究就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新疆综合大学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培养综合素质和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所突破,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疆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多样化地方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新疆综合大学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新疆综合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要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