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评价的可塑性研究——基于能力与热情的补偿关系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评价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达成共识,指出社会评价包括两个基本内容维度,即能力(competence)和热情(warmth),也称为“大二”内容维度。其中能力包括聪明、自信、坚毅、权力等特质,其与个体的目标获得直接相关,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增长个人技能,达到个人目标,获得成就感,热情则包括温暖、乐于助人、诚实、信任、合作等特质,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建立社会连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两内容维度存在着特殊的补偿关系,即对社会目标的一维度评价较低时,则对其另一维度的评价则相对较高。以往研究虽考察了两维度的补偿关系,但仅局限于印象形成的过程中。  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在验证能力与热情的补偿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群体评价改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可否运用两维度的特殊关系改变现实群体的评价,将本研究提升到现实应用层面。研究表明:⑴在群体评价时,能力与热情存在着相互补偿的效应,对群体一维度的评价较低时,则对其另一维度的评价则相对较高。⑵当获取群体某一维度的相关信息并形成相应评价后再提供群体另一维度的相关信息后,新信息将对群体两维度的评价都产生影响。若新信息与补偿关系一致,则对群体两维度的评价朝着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若新信息与补偿关系不一致,则对群体两维度的评价朝着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⑶在评价现实群体时,与一维度有关的信息并不能改变对群体另一维度的评价。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的不断深入前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
随着市场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场竞争就是企业间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不惜用重金去吸引、留住
在理论研究部分,文章从“师生交往”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师生交往效能感的实质与结构,将师生交往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与完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