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行人流交通特性的人员疏散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疏散过程的模拟及疏散时间的计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此,本文主要通过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结合行人的运动特性提出了考虑行人流特性与路径选择的网络疏散模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仿真计算出疏散场景中人员疏散需要的时间,也能较为准确的模拟出实际情况下行人的路径选择。总结下来,本文主要在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1、通过进行通道行人流实验与房间疏散实验,采用视频提取技术得到行人轨迹的数据,同时使用相应算法计算出行人流基本图,为网络疏散模型中参数的取值提供基础;2、根据不同疏散场景的结构特点以及人员在不同场景中疏散的运动特征,将建立的网络模型节点分为五类。根据这些不同的节点的结构特征与行人流运动特性,研究不同类型节点行人疏散算法,提出疏散模型成立的假设,为建立考虑行人流特性与路径选择的网络疏散模型提供理论依据;3、改进以往网络疏散模型以节点更新的方式,在以往网络模型的节点与边结构基础上加入行人这一要素,实现了以行人为主体的更新模式。同时研究行人的路径选择机制,将行人流参数与行人的路径选择作为信息反馈加入到模型中,让模型模拟结果更为真实准确;4、根据疏散实验案例,将考虑行人流特性与路径选择的网络疏散模型应用于实际疏散模拟中,并与实验结果对照,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因此本文不仅可以为研究疏散过程的模拟与疏散时间的计算提供合理的方法,也可以为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人员活动的安全管理以及大型公共场的应急疏散策划提供指导与建议。
其他文献
天然气田钻井废弃物主要是在天然气开采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泥浆、岩屑、压裂作业返排液以及为了安全钻井添加的钻井液等各种混合物。钻井废弃物含有盐碱类物质、重金属离子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的办学模式呼唤新的育人方式,因此,我们应更深入研究工学结合的特点,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德育工作模式。对此,我校的做法是: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引入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德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构建适用于工学结合模式、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德育体系,促
文言文教学要“授人以渔”,教给方法,训练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介绍了直埋管的特点及施工工艺 ,对直埋聚氨酯保温管与砖砌暖沟敷设进行了经济比较 ,对其导热系数、热损失与其它保温材料及保温管道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
茶不仅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及食疗功效,因而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茶类食品被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来。茶醋是一种发酵饮料,其酸度可达2.6 g/ml,具有
期刊
以往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作为描绘对象,反映的大多是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或以风景画作为油画色彩训练的手段,解决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追求在普通
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大学阶段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基于地位结构观和人际网络观的双重视角,分析了家庭背景和人际网络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多重中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