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是树木必需的矿质营养,在自然界中它们影响着树木个体的生长、群落的发育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此,研究不同N和P营养条件下树木的适应性机制和养分利用过程,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挥树木潜在的生理生态功能、提高森林生产力,科学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与管理。 本实验以一年生水曲柳苗木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利用沙培进行养分处理。其中分为氮素浓度处理(1、8、16mmol L-1);不同磷素供给水平处理(0.125、0.25、0.5、1 mmol L-1)和不同比例氮素形态处理(氨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处理两个月后,取样测定各项光合指标、根系和叶片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含量及各类同化酶的活性。主要结论如下: (1)较高的氮素供给浓度能够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饱和光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增大,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此相反。叶片PSⅡ反应中心在氮充足时活性也较高,PSⅡ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的值在供氮最多时达到最高,而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P)在氮素供给最高时值最低。 (2)磷素供给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与供磷水平正相关。在低磷处理下,苗木的表观量子效率、饱和光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而在高磷供给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磷供给浓度为0.25mmol L-1,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此时Fv/Fm和φPSⅡ值最高,而qP的值最低。 (3)硝态氮和氨态氮混旋时有利于水曲柳苗木的光合作用,而且在硝态氮占75%时最有效,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饱和光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值此时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值也与此相似,Fv/Fm和φPSⅡ值在此时最大,而荧光促灭(qP和qNP)的值最低。 (4)不同氮素水平下,水曲柳苗木叶片中无机氮和可溶性蛋白氮含量较大,其中可溶性蛋白、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根系中,但是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根系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供氮水平较高时,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高,所占比例也高于根系;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谷氨酸合成酶(NADH-GOGA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活性都与NR的变化相反,而且根系中各类酶的活性高于叶片中。 (5)磷处理对氮素的分配和同化也有影响,叶片和根系中全氮、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含量都随供磷水平的增大而提高,但叶片中所占比例增大。在低磷时,根系中NR活性较大,硝态氮的同化主要在此进行,而高氮时则相反。叶片中氨态氮同化酶GS活性变化较大且没有规律,而AAT活性在高磷供应时较高。 (6)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在硝态氮比例为75%时最低,而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和氨态氮含量则在此时较高。叶片中NR活性明显高于根系,而且随硝态氮供应比例的增大而提高。叶片中氨态氮同化关键酶GS的活性在硝态氮比例为75%时最低,而根系中的则相反,另外根系中NADH-GDH、NADH-GOGAT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