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们的安身立命最基本的物质元素之一,使人人能够安居、乐居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型产业,不仅仅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因为其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质,牵动着千家万户,因而住宅问题更是关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棚户区是很多城市进行城市改造的难题,棚户区的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变自身的居住环境,大多依赖政府行为。另外由于棚户区大多位于老城中心,大型的拆迁工程由于工程时间较长,工程的停滞会造成交通的堵塞,环境问题等等。千篇一律的拆迁方式,异地建造的安置住宅,往往位置偏僻,这就又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棚户区的改造工程往往最终得到的评价是“叫好不叫座”,回迁居民不甚满意。怎样设计出回迁安置居民满意的住宅呢?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住宅呢?济南市的棚户区回迁安置工程就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思考这些问题和具体设计实践的契机。济南市的棚户区回迁安置工程,采用了“肥瘦搭配”的开发策略,建成的住区大多为地处黄金地段的楼盘,既有回迁安置房、又有高价商品房;既有经济适用的、适合低收入家庭的套型,又有舒适度高的、适合高中档住区要求的商品住宅套型。套内户型设计上,这种原住地就地安置的住宅,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地段,在已建成的套型中,面积大多为1-2居,面积在45-70 m2左右的中小户型。检验套型的好坏,主要看其实用性,是否适合具体的居住人群的需要。因而本文在阐明济南特有的“肥瘦搭配”的政策下,研究济南市棚户区居民的真实居住的套型需要,根据实地的大量的调研数据,总结出真正实用的户型,而且也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周期中实用时间最长的套型。依据相关的政策,了解回迁家庭相应的需求后,总结出相应的套型面积。然后具体分析其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分析特定面积限定下的套型各功能的设计,并对户型的可变性和适应性设计进行相应的讨论。并在分析政策的基础上最终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和实际建成的已有套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归纳。总之,济南的棚户区回迁安置住宅工程政策,是济南市根据自身的城市特色、居民生活特点等制订出来的适宜济南实际情况的政策,现在已经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旧有的城市中心,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本文也是根据济南回迁安置居民的居住需求的实际调查,归纳总结出最适宜建造、最实用的套型。文中总结出的相应的套型设计方法,研究问题的思路,也希望对其他城市相类似的拆迁安置住宅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