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导师张晓杰教授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经验,观察导师经验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山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将其辨证分型,分为肝经血热型、肝经湿热型、肝经瘀热型、肝虚血燥型,分别给予清肝凉血汤、加味龙胆泻肝汤、郁金消银汤、润燥消银汤治疗,外用凡士林软膏和龙珠软膏,2周为1疗程,观察8周。在观察开始时和结束时填写临床观察表和情绪自评量表,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皮损PASI评分分析疗效,通过情绪自评量表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与情绪因素的相关性,通过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来监测药物副作用。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总愈显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7.5%。所有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均值为(17.82±5.23),治疗后PASI评分均值为(5.66±6.26),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治疗前SAS标准分均值为(53.28±10.39),SDS标准分均值为(56.61±11.77);治疗后SAS标准分均值为(42.34±11.77),SDS标准分均值为(42.35±13.53),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值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师从“肝”辨证分型论治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导师经验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较高、副作用较少。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导师经验方可降低部分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其他文献
总结腹股沟皮瓣移植治疗会阴部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保持正确体位,加强阴茎处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重视疼痛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加强出院指导,本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前及术后双眼融合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家庭用同视机融合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效果。方法本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
免疫效果评估模型是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实践中总结制定的一种用于动物主要疫病监测、免疫效果评估、免疫程序修订的模式,其主要内容是采用种畜分阶段、仔畜按
为探讨SDT作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产生凋亡是否存在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凋亡途径,其凋亡途径为何。本研究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采用MTT法测五组细胞(对照组、HMME、超声、SDT、SDT+Z
写人物,最关键、最要紧的是要写好细节。这里说的细节,是指那些表现人物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情节。可以说,细节是人物写作的生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认识过程,都是从感性发展到理性,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不给人具体的、感性的东西,那就等于让读者从远处看山看人,只见轮廓虚影,不见真景实貌。我们不是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吗?要让读者从本质上认识你的人物,那就必须通过一个个细节,把他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