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文言文史传作品因其具有文史并存的双重特性,对于培育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言”轻“文”的现象,传统文化精神的培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论文尝试以史传作品为聚焦点,研究如何在高中文言文史传作品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本论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一部分:阐述了进行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从理念上、途径上指明了进行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方向。同时,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文言史传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为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提供了可行性。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篇目对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史传作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了考察梳理,具体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重义的价值追求、贵和尚中的思想、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等等。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四中呼市分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和相关教师分别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阐述在文言史传作品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有效实施路径,具体包括明确树立传承文化精神的目标、解读课文,感受博大的文化精神、立足教材,开设史传类专题课程、结合写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第五部分:以《烛之武退秦师》为案例,尽可能完整的展示了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课堂实施部分,探讨如何在文言文史传作品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