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光吸收波长范围宽、激子结合能低、电荷传输性能优异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光伏领域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新型光伏半导体材料中的佼佼者,由其集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光电转化效率也迅速的从最初的3.8%优化上升到了目前的23.7%。然而传统的钙钛矿材料热稳定性较差,这成为它实现商业化的瓶颈。最近的研究证明,铯基全无机钙钛矿材料(CsPbI2Br)以及铯、甲脒二元混合阳离子钙钛矿材料(Cs0.15FA0.85PbI3,FA=NH2CH=NH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仍然存在成膜工艺不成熟,光电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制备平整致密的、高效光电转化的CsPbI2Br以及Cs0.15FA0.85PbI3钙钛矿薄膜为出发点,对两种钙钛矿的成膜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在探索制备CsPbI2Br钙钛矿薄膜的过程中发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CsI的过量加入能够有效的改善薄膜成膜质量。于是,本文对CsI的过量值进行了详细的优化,通过对比不同CsI过量值的CsPbI2Br钙钛矿薄膜及其集成器件的吸光性能、荧光强度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等,最终确定了 CsI的最优过量值为0.8 M,最优化薄膜简式为(CsI)0.8(CsPbI2Br),并利用晶体XRD追踪测试探究了 CsI辅助CsPbI2Br成膜的微观机理。最终将优化好的无机钙钛矿薄膜集成到了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甲,得到了10.73%的转化双率,这也是目前碳电极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值。对碳基器件进行了长达240 h的85℃(商业化要求)热稳定性测试,器件效率仍然保持初始值的95%以上,展现了很好的热稳定性。(2)本文在探索制备Cs0.15FA0.85PbI3钙钛矿薄膜的过程中发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EDAC12(EDA=NH3CH2CH2NH32+)的加入能够有效的减少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增大晶粒尺寸并减少晶界数量。基于此,本文对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EDAC12的掺入量进行了详细的优化,通过对比不同EDAC12掺入量的Cs0.15FA0.85PbI3钙钛矿薄膜及其集成器件的吸光性能、荧光强度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等,最终得到了表面粗糙度明显下降,晶体结晶性显著提高的最优化薄膜,其简式为(EDAC12)1.5wt%(Cs0.15FA0.85PbI3),电池器件效率从初始的15.6%上升到18.8%。碳基电池器件在经过85℃加热240 h后效率仍然保持为初始值的90%以上,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