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必须品,单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并不能保证持续经营。融资是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变化及其长远发展,还会对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产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相关制度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必然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特点,其中偏好于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最大的特色。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为突破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重点梳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历程及现状,结合WIND、RESSET和CSMAR数据库的数据,选取了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的382家公司共438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在理论分析影响因素与融资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然后选取适当变量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在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以及二元回归分析后,检验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显著因素;最后使用变量替换法和随机抽样法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得出研究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2)不同因素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和方向不同,其中股权结构、成长性和波动性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显著,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与股权融资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成长性、波动性与股权融资偏好呈现正相关关系。针对以上研究成果,建议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大股东”监督机制,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决策监督,推动建设新融资规则,引导上市公司合理资本结构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