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医院在当前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医院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医疗市场的变化,注意医院外部环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变化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谋划。现代医院管理重在科室的管理,科室是医院实现其功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单位,科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室医疗质量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盈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医院管理从过去的经验型逐步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单纯从医疗技术、质量或经济利益等单方面来评价科室工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而且也不符合社会对公立医院的本质要求。[1,2]因此本课题旨在在明确医院发展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准确、及时、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结合医院临床科室的发展目标(优质、高效、低耗、发展、满意),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有关医院管理方面的资料,吸收当今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代表性强、可操作性好、灵敏度高、有较好科学性、独立性易于考评的27项指标,建立医院临床科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法与RSR法结合对所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31个临床科室进行验证。结果:临床科室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较现代的医院管理方法,可以横向比较多个科室医疗工作的优劣,发现不同科室内部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管理、计划决策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本次研究选用的医疗质量、医疗强度、科技创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五个方面内容,最终建立五项一级指标31项子指标的临床科室综合评价体系,能较全面地反映临床科室的综合能力。结论:该体系对于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特别是对加强科室综合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发挥科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科室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为加快临床科室建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医院实现科学化管理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