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应用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方的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包括研究成绩好的学习者(Rubin 1975;Naiman et al. 1978),对比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习者(Reiss 1983;Huang & Van Naersson 1985;Mangubhai 1991),以及研究学习策略的使用和二语成绩的关系(Bialystok 1981;Huang & Vann Naersson 1985;Politzer & McGroarty 1985;Wen 1996)。学习风格的研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50至60年代,学者们提出了“学习风格”的概念,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构建和解释概念;70至80年代,学者们构建学习风格的理论,各种理论纷纷出现;90年代以后,研究的结果和模式被应用到教学中,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和成人教育中,我们现正处于第三阶段。国内学者在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黄小华 & Van Naersson 1985;文秋芳1995,1996;蒋祖康 1994;吴霞 & 王蔷 1998;秦晓晴 1998),然而只有少量的学者研究中国学生的学习风格(余心乐 1997;黄瑛 2000)。 本研究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在理论上探索和论证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关系,从学习风格的角度研究学习策略并提供实证数据。虽然学者们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两方面的研究中都有成果,但是较少的研究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关系。Reid(1999:302)提出假设“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能和其学习风格联系在一起”。Oxford(1989:235)指出“显然,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其学习风格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她也指出很少有研究调查到两者之间的关系,Schmeck(1988)也强调了从学习风格的角度来研究学习策略的必要性,因此本研究第一个目的就是在理论上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实证数据。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证实学习策略与二语成绩及学习风格与二语成绩的关系。不少学者已经在这些方面得出了结论(Bialystok 1981;Huang & Vann Naersson 1985;Wen 1996;Politzer & McGroarty 1985;Reid 1987),但是他们的结论还不一致,二语习得中的个人差异研究仍然还没有全面的,广泛被接受的理论(Skehan 1991)。因此,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证实它们的关系,为个人差异研究提供实证数据。本研究的第三个目的是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情况。虽然国内的学者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大都是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较少涉及到高职高专学生,他们既属于大学的范围但是又与本科学生不一样。Stern(1983:412)呼吁进一步研究“不同社会和环境、不同语言学习条件下、不同年龄和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因此本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研究他们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特点,使教师能采用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风格和策略的教学方法,促进高职高专的教学。 本研究是采取描述性研究中的勘探法。勘探法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收集某一个或多个现象的数据,以便描述现存状况或现存事件之间的关系”(刘润清 1999:139-140)。勘探法所用的收集数据的手段有问卷、访谈、调查表、标准测试、评估表等。本研究使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Ellis(1994)称这两种方法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