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注重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土地面积增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镇建设的质量,涵盖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等多个层面,是更加注重居民幸福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引导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其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的关键。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似无水之源,是不健康且不可为继的,容易引发各种“城市病”,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新时期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并在产业融合城市的机理下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新时期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6个层面选取12个代表性的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加权计算出得出各个省市分年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量化,并引入其交互项建立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产业结构升级横、纵两个维度及其交互项为自变量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实证结果: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和分地区样本中,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皆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及分区域样本中,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皆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但交互项系数为负,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两个维度之间相互抑制。最后,本文通过得到的实证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同影响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