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目的地聚集了大量的旅游移民,不同于传统的主流移民,且随着流动性视角在旅游研究中的开展,旅游移民的影响研究也进入新的研究热潮。文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阳朔西街的旅游移民展开调查研究,探讨西街的旅游移民文化资本对旅游空间的生产逻辑,最终研究得到旅游移民文化资本对旅游空间生产的影响机制,并发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旅游移民的影响差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旅游移民以其个体积累的文化资本的生产逻辑参与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的再生产,使目的地旅游空间融合了外来旅游移民文化背景,且以其文化秩序呈现相关生产的表现特征。具体结论:(1)旅游移民进入目的地的发展历程是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相关联的,不同时期进入的旅游移民特征不同,前期的旅游移民多为生活方式型移民,中期处于过渡时期,后期多为旅游就业型移民。(2)旅游移民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对目的地的空间生产起到了逻辑导向作用。文化能力包括了管理能力、价值观、生活方式、个人喜好与品味、家庭与家乡环境、专业技能、职业经历、语言技能;文化产品包括了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引进;文化制度包括了教育文凭、资格证书、社会地位。(3)旅游移民文化资本各因素从建筑景观、商业业态、店铺装饰、旅游商品、社会交往、社区参与六方面对西街的旅游空间进行了再生产。具体影响包括:西街非标准化建筑产生、商业业态丰富、多元装饰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引进、社会交往空间分异、社区参与主体多元。(4)不同时期进驻的不同类型旅游移民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生产存在差异,生活方式型移民以多元化影响着旅游空间生产,旅游就业型移民以同质化影响着旅游空间生产。这种差异的空间生产过程解释了西街空间变化的特征,最终西街完成了从本土生活街区到多元文化旅游街区,再到商业旅游街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