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染色体相互作用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生物细胞核是一种严格区室化、高度不均一的组织结构。在细胞分裂间期,不同的染色质占据不同的相对固定的区域即染色体地域(Chromosome Territory)。近年研究发现在真核生物中存在广泛的染色质之间、染色质之内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基因的表达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作为遗传学上经典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具有其独特的遗传调节特点,其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拟核区域。拟核主要由拟核相关蛋白以及DNA、RNA组成,没有典型的核膜包被。活性转录的RNA聚合酶主要集中在拟核的有限区域,而并不是在细胞中均匀分布。与真核生物不同,大肠杆菌中相关基因组成操纵子作为基因表达调节的基本单位。并且,不同的操纵子可以接受同一调节蛋白的调节而构成调谐元,有时组成同一调谐元的不同操纵子或基因在染色体上相距甚远,相关研究提示这些相距甚远的基因在空间上可能会相互靠近形成依赖转录的Loop结构,但是,更深入的研究这种Loop结构的形成机制、特别是拟核内部的三维结构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规律,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拟核高级结构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调节、掌握其特殊遗传规律并进而改造工程菌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大肠杆菌染色体相互作用、基因组三维高级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我们参考染色体构象俘获3C(Chrom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技术,利用近距离连接反应的原理,建立了一种高通量的全基因组构象俘获技术GCC-Bac(Gen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Bacterial Version)。首先,我们以Escherichia coli K-12 MG1655 (ATCC 47076)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对数生长期,利用甲醛固定后,超声破碎获得合适大小的DNA片段,末端补平后稀释至极低分子浓度进行分子内连接。解除交联后,克隆至载体测序。我们从216个克隆测序结果中获得了60个克隆属于多基因座位来源的无缝拼接分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我们认为确实获得了可能受同一转录因子调节的不同操纵子信息。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初步建立了基于超声破碎的全基因组构象俘获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获得详尽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染色质相互作用的信息,我们在交联基因组片段末端插入生物素标签,利用该标签选择性富集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不同DNA片段组成的重组分子,以大大提高高通量筛选、序列测定的效率。通过生物素富集片断的有限克隆、筛选与序列测定,结果发现:细菌中存在大量位于不同染色体位置、但受同样的转录因子调节的基因,并且,转录因子结合的順式元件存在一致性基序。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筛选到的基因,部分属于同一代谢合成通路中不同酶的编码基因,这与目前已知研究结果相符。我们同时发现:许多细菌rRNA基因、蛋白编码基因以及调节基因同时受到相同转录因子调节,这提示我们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的现象可能是稳定存在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许多假基因与编基因存在可能相互作用,但是大多数假基因的功能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因此这种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有限克隆筛选、序列测定及其测定结果的序列分析证实:我们利用近距离连接反应的原理,结合生物素对超声末端的直接标记,建立了适合传统Sanger双脱氧、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高通量测序等多种不同测序平台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相互作用的高通量技术GCC-Bac。高通量筛选技术GCC-Bac的建立,为大肠杆菌远距离染色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拟核三维高级结构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规律以及基因组高级折叠普遍原则等的揭示提供了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有关RA治疗策略的探索始终是国内外尤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由于迄今对于RA的病因认识不清,对其病机了解不深,目前尚无任何特异性根治疗法。所使用的药物与方案也就是非特异性缓解对症疗法,都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严重毒副作用。因此,如何能发现或发明理想、高效、低毒、特异的药物,使其既能迅速缓解RA的表症,而且更能有效地针对其病机,选择性地阻断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全新型制剂已是风湿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首要问
据欧盟发布消息,2021年10月12日,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从事木浆生产行业的主要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委员会表示,他们担心"被检查的公司可能违反了欧盟反垄断规则,这些规则根据《欧盟运作条约》第101条禁止卡特尔和限制性商业行为。"委员会官员由相关国家竞争主管部门的对应人员陪同。
期刊
数学概念主要是指事物在空间形式和数量方面的基本属性。在数学课程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单位,它在数学知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准确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必须要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将数学核心概念的讲解贯穿教学始终,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从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为例,分析了高中阶段数学概念的基本
期刊
近年来,"经济考古"或"经济考古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频出。《南方文物》专门设立"生业与社会"栏目,不定期发表与经济考古有关的论文。罗泰、焦天龙、何驽、袁靖、张驰、张敏、王立新等考古学者都发表了有关经济考古的重要论文,为中国经济考古研究开拓出广阔的空间。在国际上,还有经济学家主动介入经济考古研究,同样获得重要的理论发现。
期刊
空间规划通过协调区域活动,合理地利用空间,辅助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务的治理。印尼的空间规划由总统制定、落实,它体现着国家政治层面的发展愿景和任务。当国家治理结构改变时,各区域的空间规划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也随之改变。分权化和地方自治是2001年以来印尼政府体制的重大变革。通过相关规划法律条文和文献分析,发现空间规划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政策交叉现象和空间规划违规行为
学位
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细胞中,TGFβ结合在TGFβ受体上后,将TGFβ受体活化,进而调节R-Smads(包括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磷酸化的R-Smads与效应Smad即Smad4形成异源复合物。Smads异源复合物从细胞质迁移进入细胞核后,能够参与调节多种目的基因的表达,并以此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癌变。在TGFβ信号途
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氧化磷酸化和ATP产生的主要产所,为细胞各种复杂的生物学活动提供动力。线粒体由线粒体外膜、膜间隙、内膜以及线粒体基质四部分组成。线粒体膜间隙指的是线粒体内、外膜间宽约6-8nm的腔隙,是线粒体基质与细胞质发生联系的桥梁,其间的蛋白质参与了电子传递与能量代谢、物质转运与物质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过程。目前人的已知明确定位于线粒体膜间隙的蛋白质共29种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是由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一种具有锌离子依赖性肽链内切酶活性的毒素蛋白,通常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根据抗原性不同,BoNT可分为A~G 7种血清型;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神经毒素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生的四种主要外毒素中的两种,产气荚膜梭菌各型别均产生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