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过分以语言本身为教学中心,而忽略了语言的意义是在互动中由参与各方面“商议”产生的。因而教学者往往把语言的意义和文本的意义“灌输”给学习者,这样作为学习中心的个人就被忽略了。因而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目标是以读者反应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综合图式理论、情感理解理论来研究达到一定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理解和阅读英语短篇小说以及他们在阅读时的心理状况;着重研究影响其阅读的非语言因素,以期探讨如何改进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本研究共选择了十二名较高英语水平的参与者,用录音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采用了描述性解码,开放性解码,轴向性解码来分析数据。研究发现阅读者阅读时心理状态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较高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意义模糊;细微细节对于参与者理解文本有重要意义;显著性图式和持久性图式在阅读时会被激发并起重要作用;对于较高英语水平学习者文学体裁图式所起的作用更显著;大部分英语专业参与者也不进行愉悦性阅读;成功的阅读者能够容忍背景知识的缺失。根据这些发现,本研究从如何教授某些特殊类型的学习者,如何建设基于读者反应理论的英语阅读课堂,如何帮助英语学习者更有效的使用他们已有的资源,图式和情感以及如何帮助学习者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等方面提出改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