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金团簇和CdSe量子点的合成及光学性质调控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金团簇和量子点在可见光波段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在偏振控制、负折射率、手性传感和基于圆偏振荧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的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目前仍然存在旋光性较弱、光学性质调控手段较少且调控机制不明确、具有CPL性质的样品稀缺等问题,因此研究对其行之有效的光学性质调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手性金团簇和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由表面手性配体和无机内核共同决定。本论文在制备了两种新型手性金团簇的基础上,采用自组装的方法控制手性金团簇分子间作用力,研究表面手性配体相互作用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壳层包覆改变手性CdSe量子点的无机内核组成,研究无机内核组成与其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采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型手性金团簇,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手性配体(R)/(S)-(+)/(-)-2,2’-双(二苯基膦)-1,1’-联萘((R)/(S)-(+)/(-)-2,2’-bis(diphosphino)-1,1’-binaphthyl,(R)/(S)-BINAP)中苯环对位引入甲基,形成(R)/(S)-(+)/(-)-2,2’-双(二-对甲苯基膦)-1,1’-联萘((R)/(S)-(+)/(-)-2,2’-bis(di-ptolylphosphino)-1,1’-binaphthyl,(R)/(S)-Tol-BINAP),增加配体化学位阻,改变金团簇的生长动力学,实现了对金团簇尺寸的控制,成功地制备并解析了两种手性金团簇的单晶结构,Au3[(R)-Tol-BINAP]3Cl和Au3[(S)-Tol-BINAP]3Cl团簇。手性金团簇在220~450 nm波段内具有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在366nm处的吸收各向异性因子高达7×10-3,是手性金团簇已有报道中的最高值。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金团簇的手性主要来源于表面配体。结合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计算分析发现,手性金团簇的CD信号所对应的激发态跃迁主要归属为金属内核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MLCT)和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ligand-to-ligand charge transfer,LLCT)。利用自组装调控团簇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团簇表面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对光学性质的调控行为。通过加入不良溶剂诱导Au3[(R)-Tol-BINAP]3Cl和Au3[(S)-Tol-BINAP]3Cl团簇自组装,随着不良溶剂体积分数的增加,团簇的CD信号逐渐红移并增强,开始发光并具有CPL性质。通过控制不良溶剂的体积分数,成功地将手性金团簇组装成高度有序、体心立方排列的纳米立方块,其CD各向异性因子高达8.6×10-3,CPL各向异性因子高达7×10-3。对纳米立方块手性金团簇组装体的结构分析发现,金团簇的排列方式与其单晶体结构一致。手性金团簇组装前后光学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子间形成强CH/π相互作用力,表面配体分子内旋转受限,并形成了手性排列结构。采用壳层包覆对手性CdSe量子点的无机内核组成进行调控,研究了无机内核组成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首先采用升温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直径大小的闪锌矿结构CdSe量子点,在其表面包覆了不同厚度的CdS或Zn S壳层,制备了准Ⅱ型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以及Ⅰ型CdSe@Zn S核壳结构量子点。随后采用相转移配体交换法将表面配体替换为手性L/D-半胱氨酸,制备了具有旋光性的CdSe、CdSe@CdS和CdSe@Zn S量子点。在手性CdSe量子点表面包覆CdS壳层时,随着CdS壳层厚度的增加,电子波函数在CdS壳层中的离域分布逐渐减小,电子波函数与表面手性分子能级之间能产生耦合作用逐渐减弱,量子点的旋光性逐渐减弱。在手性CdSe量子点表面包覆Zn S壳层时,电子波函数和空穴波函数被限域在CdSe中,激子波函数与表面手性分子能级之间的耦合作用十分微弱,量子点的旋光性快速衰减。当增加手性CdSe量子点的直径时,CdS或Zn S壳层对于激子态波函数具有更强的量子限域效应,量子点旋光性衰减速率加快。
其他文献
甘肃兰州历来是中国东西部的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这个交通枢纽上的巨大障碍,民间素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据明人徐
目的合成对乙酰基苯基磷酸二钠盐(PAP-PNa2),并建立以PAP-PNa2为底物的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方法。方法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连续监测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本法测定对乙酰基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