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出境旅游者形象提升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与此同时,国际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旅游业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着我国公民收入的增加,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壮大。根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16》,截止2015年,我国全年出境游人次已达1.2亿,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随之而来的,以中国出境游客为载体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出境旅游的繁荣发展,关于游客的媒体报道也逐渐增加。有些报道矛头直指中国游客素质低下,却忽视了中国游客缺乏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了解,需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现实。过去的相关研究,研究者大多将视角对准旅游业从业人员,如导游、领队等,或者是各个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以调查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鲜少有人研究游客,尤其是调查和提高中国出境游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的写作意义即:以提升中国出境游客的旅游形象,辅以帮助他们达成更能令其满意的出境旅行目的,对我国出境游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是以中国出境游客为研究主体,以陈国明教授所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维度(跨文化敏觉力、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效力)为理论核心,在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的基础上,制作了问卷A《出境游客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又设计了问卷B《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分别用于调查测量中国出境游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不同跨文化交际能力背景下,游客对于其出境旅游的满意度。通过使用SPSS20.0等问卷分析软件,对两份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测的基础之上,借助描述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问卷搜集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对我国出境游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设定的假设及研究目标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为游客提出了实际建议。  这篇论文的相关结论和发现有:中国出境游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其英语水平、出境次数呈正相关,和其年龄、学历并无相关性。中国出境游客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测试,其跨文化理解力表现最好。同时,跨文化敏觉力、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效力三者的关系也得到了分析探讨。另外,从游客对于其旅行的满意度的方面出发,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其出国旅游的满意度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维度中,跨文化理解力和其出国旅游的满意度呈弱项的正相关,跨文化敏觉力与跨文化效力,和其出国旅游的满意度并无相关性。旅行前,接受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这一事实和游客的出国旅游的满意度呈正相关。最后,作者针对中国出境游客如何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塑造其旅游者形象,并提升其旅游满意度这一问题,分别从目标、原则、策略、内容、方法五个方面,为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口译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大但合格的口译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对口译人员的素质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口译译员不同于一般的口语对话或者
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将是互联与互通问题,互联解决物理性连接的基础条件,而互通则解决数据间的交互,而对于新的时代,互操作性—即在不同网络里的数据透明
文学翻译的现状不容乐观。市面上有很多外国作品的译本,然而其中许多过于粗糙,读者在阅读时也难有愉悦之感。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本文作者以此为出发点,应用韩礼德(Halliday)提出
我深信,在股票市场上,普通投资者并不缺乏知识和分析的技巧,而是缺乏对自己心理和情绪的认知,换句话说,如果有什么阻碍我们进步的话,就是我们的观念和心态。  我们在交易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买进就跌,卖出就涨,好像市场专门和我们作对一样。经常看好一个股票,却犹豫着没买,结果眼睁睁地看着涨起来自己后悔,可是到下一次的时候却又发生同样的情形;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明知道要止损,却总幻想股价能反弹,结果却一路
国内外学者围绕委婉语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和阐释。从传统的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从修辞角度、语义角度、语用角度到社会心理角度,都取得了很多成果。直到目前,还没有人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包括译者生活背景,经历,政治信仰,社会影响等在内的很多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外在因素。译者性别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开始受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