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铪栅介质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电子领域中,集成电路的发展是一直遵循摩尔定律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MOSFET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其等效氧化物层的厚度减小到纳米数量级别,此时作为传统的栅介质材料二氧化硅已经接近物理极限,这时由于量子效应导致MOS的隧穿漏电流急剧增大,从而影响了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寻找应用于下一代的MOSFET的高介电常数材料替代传统的氧化硅成为当前微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钛酸锶,氧化钽,氧化铝,氧化锆和氧化铪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在这些高介电常数材料中,氧化铪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较大的禁带宽度,适中的价带和导带偏移,以及与硅基底的良好热稳定性。因此,氧化铪可以用来作为取代传统二氧化硅的一种很好的高介电常数材料。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氧化铪薄膜,系统研究了实验参数依赖的氧化铪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我们分析了氧化铪薄膜结构信息,探索了氧化铪薄膜的微结构随实验参数变化的演变规律;借助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析了氧化铪薄膜与硅基底的界面结构随外界实验参数的变化函数;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氧化铪薄膜光学常数的演变函数,有效获取了薄膜的吸收率和透射率,并根据吸收系数算出了氧化铪薄膜的光学带隙;借助于椭圆偏振仪拟合得出了氧化铪薄膜的厚度,折射率,消光系数和介电常数,并利用消光系数转化为吸收系数,最后得出了氧化铪薄膜的光学带隙值。所有的研究为氧化铪薄膜在未来MOS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技术。本文的研究点和创新点如下:1.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氧化铪薄膜,通过改变不同的磁控溅射功率,有效获取了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随溅射功率的变化规律。2.通过改变不同的退火温度系统研究了氧化铪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3.通过改变不同氧氩分压获取了高质量的氧化铪薄膜,系统研究了氧分压依赖的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因其密度小、比强度高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镁合金的腐蚀速度过快制约了材料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用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增强镁合
纳米二氧化铈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声、电、磁、热、催化等性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催化剂、超导体、陶瓷、氧传感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玻璃抛光材料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颗粒,并用于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提高MFC的产电性能。研究内容以及实验结果如下:(1)选择以硝酸亚铈、柠檬酸为前驱体,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分散剂,
CuInS2是典型的Ⅰ-Ⅱ-Ⅵ2族半导体材料,具有半导体的典型特性。一般认为,CuInS,具有三种晶型:黄铜矿型、闪锌矿型和未知型。CulnS2的半导体类型(p型或n型)转换可通过调节(Cu+In)/S的比例来控制。CuInS2具有1.5 eV的禁带宽度,十分接近太阳能电池最佳的禁带宽度1.45 eV;CuInS2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减少了对载流子扩散的要求,以上优点表明CuInS2具有优秀的催化活
腌制腐乳:豆腐坯加水煮沸后,加盐腌制,装坛加入辅料,发酵成腐乳.特点:豆腐坯不经发酵直接装坛,进行后发酵,依靠辅料中带入的微生物而成熟.其缺点是蛋白酶不足,后期发酵时间长
期刊
本文以分析纯Ca(NO)·4HO和(NH)HPO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粉体;以分析纯CaO和SiO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析晶法合成了硅灰石,用不同方法对合成的硅灰石进行粉碎。将羟基
本论文对Fe-Co-B-Si-Nb和Fe-Zr-B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和热稳定性、非晶合金的制备以及纳米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用非晶晶化法对非晶态合金进行等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