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发展进步造成的巨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如此感慨:“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1)近20多年来,曾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横空出世,凭借其更为迅捷的信息传递技术和庞杂的信息开放资源等特质席卷全球,既为现代政党和政府传播政治观点及意识形态、更好引领公众提供了便捷渠道,也带来了巨大的意识形态挑战。在由现代互联网交织构成的网络场域中,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博弈,你方未唱罢我便已登场,真是非议与流言齐飞,美化共粉饰一色。这种众声喧哗、竞领风骚的态势,必然影响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既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热情支持者,也有对主流意识形态漠不关心者,更有少部分人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专门黑”。有鉴于此,研究互联网这一特殊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特征和规律,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有信心、有智慧,不断探寻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有效途径,用主流意识形态的无限魅力“圈粉”,在网络场域凝聚建设祖国的磅礴伟力。论文共分为六部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时代价值;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古今中外经验借鉴;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实现路径。导言部分。首先阐发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然后进行相关文献梳理和评析,并展望本课题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最后简要介绍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理论分析。先从分析引领、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等相关基本概念入手,然后渐次展开讨论,阐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意义和结构、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与特征等,进而勾勒本课题研究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第二章,时代价值。从三个方面阐述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不但有利于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而且能够促进人民团结;为党长期执政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党和人民的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场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占据意识形态建设的道义制高点。第三章,经验借鉴。首先梳理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历史经验,尤其着重总结封建时期的经验;然后,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最重要的政党——共产党和国民党,深入考察二者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经验教训;最后,把视线转移到国外,聚焦美国、苏联,以及“阿拉伯之春”运动国家,对其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经验和教训加以述评。第四章,问题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滞后,是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低效的重要原因;引领主体的素质不能适应网络场域的复杂态势,也会导致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效果不佳;引领方式固化错位,实施策略缺乏系统规划,同样是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不足之处。第五章,实现路径,是本文的重点。首先阐明改善引领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和科学分析、精准施策原则;然后,分别从提升主体素质、创新引领内容、丰富引领方式、完善引领机制等多方面,探寻改善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