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霉菌活动产生CO2及其在粮堆中扩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粮霉菌对粮食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防控储粮霉变的关键在于霉菌活动的监测。虽然可用于霉菌监测的技术有很多,但至今仍没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利用CO2浓度变化来监测储粮霉菌活动情况,不需进仓采集粮食样品,而且容易实现在线远程自动化,具有很大发展前景。本试验主要研究粮堆中CO2的形成及粮食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密封性、不同霉变位点、不同发霉量、不同粮食品种下粮堆内CO2的浓度变化,并对未密封粮堆中CO2的散失速率及粮堆中霉变部位的判定进行了探讨。因此,研究霉菌活动产生CO2及其粮堆的扩散规律,有利于对储粮霉菌活动进行早期评估。研究粮堆中CO2形成,结果表明,粮堆局部发霉时,霉菌呼吸产生的CO2占主导地位;当密封粮仓中无发霉现象时,整个粮堆内CO2浓度变化不显著,而有发霉现象时,粮堆局部范围内CO2会显著增高,粮堆内底层、中层、上层和表层之间的CO2浓度变化显著,因此,通过检测粮堆内CO2浓度的变化,可以有效的监测粮堆中霉菌的活动。进一步研究了,环境温度、粮仓密封性、霉变位点、发霉量对粮堆中CO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高,密封性好,发霉量多的粮堆内CO2的扩散较明显,且从水平方向上看,局发霉点位置附近的检测点浓度较高;从竖直方向上看,有霉变粮食的粮层CO2浓度变化显著,粮堆中CO2浓度值最终表现为底层>中层>上层>表层。对不同粮食种类中CO2浓度变化的检测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稻谷中CO2浓度变化规律相同,但粮堆中积累的CO2浓度不同,储藏35d时,粮堆底层积累的CO2浓值度分别为4.876%,4.454%,3.956%。比较了小麦和玉米在未密封状态下的散失规律,结果表明,释放源移除后,粮堆内CO2的浓度迅速下降。储藏0.5d时,小麦中发霉部位的CO2浓度下降了74%,玉米中发霉部位的CO2浓度下降了82%;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整个粮堆内的CO2浓度趋向均匀分布。探讨了粮堆内霉变部位的判定,结果表明,发霉位点相同时,粮堆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发霉点位置改变,粮堆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也随之改变,通过粮堆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粮堆霉变部位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完善了储粮霉菌危害活动早期预测理论。
其他文献
老舍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作为幽默大师的老舍,在创作其作品时经常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寓悲于喜、寓庄于谐的独特艺术风格,诙谐幽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技术瓶颈已经从最初的硬件制造逐渐开始更多向计算机软件方面转移,开发出具有核心优势的软件成为了当今世界计算机界成功的秘诀。比如:早期的IBM公司其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自豪感、性格优点特点以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中学生施测真实自豪感与自大自豪感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性格优点儿童版量表,并
汉诗英译有借鉴也有创造。译诗要用诗化语言,就需要加强语言修养,向名家名篇学习。化用名家名篇是学习,也是创造。翻译中对某些声音词和专名的处理,也可以有创造。
<正>春季降雨充分,当年果实大果率就高;春旱时实施灌溉的,果品质量比未灌水果园明显提高,而且果形正,高桩率大,大果率显著增加。但是,旱塬地区春季缺水是最大问题,制约了微喷
期刊
红色旅游是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项特有成果,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重视,成为专项旅游的热点和亮点。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剧,各企业同类电子产品之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差异性的减少、竞争的激烈、利润空间的缩小,再加上市场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和个性
国有企业党务管理是我国整个党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国有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公共财政运作流程管理是公共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路径。通过解决障碍、锻造流程、提供支撑运作流程路径选择,从而实现公共财政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技术一
随着经济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用工制度改革的引入与推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得以建立并日益成熟。劳动力市场中介,从服务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保姆介绍所到为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