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20世纪三十年的中国充斥着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和残酷压迫,然而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人权观念在当时的旧中国蔓延开来。一批以罗隆基和张君劢为代表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权主义斗士积极宣言人权理念,将自己所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和通过对比分析罗隆基和张君劢类似的时代背景下观点有何差异,从横向的角度分析罗隆基和张君劢在人权、自由、法治等基本的理论方面有何不同见解来对二人的思想进行梳理。总体而言,受拉斯基的政治多元论和功用主义的影响,罗隆基认为应当从功用主义的视角去考察国家的作用和效率。人权存在的合理性也表现在其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利益,政治权力也并非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受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罗认为应当实行法治、维护个人自由。而就张君劢而言,其思想受到穆勒的自由主义和拉斯基的自由主义的影响。同时受德国和法国唯心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张君劢将自由解读为一种精神现象,将国家视为一种道德共同体。总体而言,张君劢和罗隆基的思想异同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人权基本概念上上,虽然二人都受过国外新思想的影响,都主张人权为人的基本权利,并主张国家保障人权,但是张的思想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自由主义和天赋人权,而罗则从功用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从人权与自由观念上讲,两者都主张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特别是在国民党专制统治之下,这种主张变得极为显眼,但是与罗所主张的限制政府权力来实现自由不同,张君劢认为自由的实现和政府权力的强化并不冲突,同时张君劢的自由观是其结合中西文化而提出的理论。在人权与法治观念上,二人都认为法治是保证人权、拯救中国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民主自由的法治保障。除对罗和张思想的横向比较之外,本文也梳理了两者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何变化,在人权论战时期、民主与独裁论战时期以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实现思想的转变。最后本文对罗隆基和张君劢的人权思想进行简要评价并揭示其对当代人权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