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减水剂在我国的工程实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国内对于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的揭示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自行合成了减水剂产品,并对减水剂对于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GPC的手段表征了减水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通过1H-NMR的手段表征了减水剂分子链中各链节的数目,得到了减水剂分子的侧链密度。通过DSC的手段表征了减水剂分子侧链的结晶性能,发现侧链的结晶受到了主链的限制。通过动态光散射的手段表征了减水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得到了减水剂的水力半径,并发现减水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能存在三种尺度的结构。表征了减水剂分子的浓度、溶液pH值和钙离子浓度对于减水剂分子构象的影响。分析了减水剂分子与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TOC实验测定了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量的计算得知减水剂在吸附时其构象会被压缩。通过水化热测试表征了减水剂分子对于水泥水化的影响。通过对掺入不同浓度减水剂后水泥初凝时间的分析讨论了减水剂可能的缓凝机理。用zeta电位的手段通过在乙醇/水体系中改变两种溶剂的体积比得到了不同水化程度的水泥颗粒的表面电位,另外验证了减水剂对于水泥表面电位的影响。建立了水泥浆体的微结构模型。通过扫描显微镜观察到了絮凝结构的尺寸和减水剂加入前后浆体中水泥颗粒的分布。通过流动度测试的结果计算得到了四种水的相对体积分数。结合水泥浆体的粘度和屈服应力的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了不同水灰比、不同减水剂掺量下水泥浆体的流变模型。在减水剂中复配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等外加剂,研究了复配之后这些外加剂对于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最后得到了一组比较好的能够达到较高的流动度同时流动保持性良好的复配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