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藜麦品种(系)变异率分析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Willd.2n=4x=36),属于苋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植物。自从藜麦引进种植以来,因具有耐旱、耐盐碱、营养全面和种植效益好等特点,发展空前高涨。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资源的收集、鉴定、分类、保存和育种都是必不可少的。本实验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对现收集到的114份藜麦资源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此外,还对6个藜麦品种(系)的变异率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学标记分析:调查了株高、
其他文献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不仅取决于优质的基因型,更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其中地力条件与肥料运筹对品质的影响极为显著。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后,同种类型土壤形成了不同的土壤肥力,为研究土壤肥力与肥料运筹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但目前已有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报道中,尚无人选用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生理机制报道也甚少。为此,本研究在已有20年小麦-玉
田间试验于2002年在中棉所中高肥力试验地进行,供试4个棉花(G. hirsutum L.)品种为主处理,设计低密度留叶枝和高密度不留叶枝为副处理,旨在研究简化栽培条件下留叶枝对产量的补偿效应,初步结果如下: 棉花留叶枝对产量有超补偿效应。低密度留叶枝和常规密度不留叶枝的产量基本持平,叶枝对产量的补偿值达到46%~57%。棉花留叶枝能提高成铃强度,花铃期留叶枝平均成铃强度(0.47个/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