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法逐渐应用到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成为了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各种类型的师生互动中,教师的纠错性反馈语对于外语教学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最常见的纠错反馈语之一的”重述”是近年来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以及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对于重述给与了充分的重视,不仅进行了大量的课堂观察研究,也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包括重述自身的特点,重述和其他纠错方式的比较,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对重述的接纳和修正。但国内课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大部分都侧重于重述、使用频率的调查和其他纠错方式(主要是意义协商)的比较研究。而教师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作者试图从英语口语课堂出发,探讨教师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本实验选取的研究对象为长沙大学经贸专业大二两个班的学生,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采取重述的教学方法,能否帮助学习者逐步参与合作,调动学生口语产出的积极性?(2)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采取重述的教学方法,实验组成员的口语流利度和准确度与控制组成员相比,是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重述能帮助学习者逐步参与合作,调动了学生口语产出的积极性;(2)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采取重述的教学方法,实验组成员的口语流利度和准确度与控制组成员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受重述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影响,对初始话语改变越小的重述越容易被学习者接受或理解。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师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1)对教师用语的启示。教师用语既用于组织教学,又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对象,对学习者学习语言有重要影响。重述,作为教师用语的一种,因其带有隐性纠错的特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尊心,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参与合作,调动学生口语产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口语产出的流行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在口语课堂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使用重述。同时由于重述具有隐性纠错的特征,往往不容易被学生察觉,很难达到纠错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重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降低语调,或变化面部表情、手势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重述对学生口语产出的影响。(2)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启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课堂,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教师提供重述以及学习者回忆重述的过程就是一个真实的互动交际过程。教师所提供的重述能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我纠错。但是由于学习者对重述的回忆受重述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与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关,同时也与学习者的已有的外语水平有关。因此,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外语水平,提供难度相当的输入话语。
其他文献
风险评估工作乃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而风险评估报告则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现状,风险评估的标准和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以及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
北方的冬天是个冰雪的世界,有许多美景,为大众所熟知的有雪雕、有冰灯……许许多多艺术品都是人们经过琢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产物,但是在这里有一种容易被大众忽视的冰
文化翻译指将一种文化向别种文化译介的过程,包括对原文中特有文化因素的翻译,以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对话。论文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研究文化翻译,对文化翻译进行解构。论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妙散加减治疗。
生态演化理论在语言学中的运用,大大开拓了社会语言学特别是语言变体研究的新领域。影响语言的生态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说话者的生理因素,而且还有说话者的社会因素。语言
马克思主义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地域性理论,而是世界性理论,且具有鲜明的认识论、方法论特征,因而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也可以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企业必须建立以单项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生产各环节成本费用标准、分解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
20世纪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生育权”的概念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对生育权的研究始于国外,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学界有关生育权的主体、范围
近年来,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速经济隆起、构建和谐鞍山主题,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对能源的消耗,石油、煤炭等主要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断减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研究和开发多种可再生能源。作为储量丰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