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及时全面反映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其用途日益广泛。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广泛运用将无法回避。如何充分利用国际研究成果,指导和评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全文共四章:第一章导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主要内容、文章框架及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回顾,对国内外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归纳。第三章对公允价值进行理论探源和运用分析。首先从资源配置基础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中探寻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再对公允价值现实运用中的局限性,如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信息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说明这些问题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固有的缺陷,它们将随着环境的改变逐步解决,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可行的。最后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修正。第四章,论述了目前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本章先列举了美国、IASC和其他国家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再对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经历的“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三个阶段作了简要回顾,然后主要比较了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差异,并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作出评价。最后,对我国推行公允价值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将目前国内外零散的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归纳整理,可以为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中的进步和不足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