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本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构成比。2.了解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价值。【方法】依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标准,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完成3个月随访,统计分析汇总的各项数据,得出儿童慢性非特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常见病因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价值。【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咳嗽患儿共250例,其中23例患儿失访,4例患儿随访过程中修正为特异性咳嗽病因,最终实际纳入研究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223例。实际纳入病例中,男131例(58.7%),女92例(41.3%);年龄7个月~14岁,其中≤3岁者50例(22.4%),3~6岁者95例(42.6%),≥6岁者78例(35.0%)。2.总体病因分布情况:总体病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64例(28.7%)、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5例(24.7%)、UACS合并CVA 39例(17.5%)、感染后咳嗽(PIC)36例(16.1%)、变应性咳嗽(AC)17例(7.6%)、UACS合并PIC 3例(1.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例(0.9%)、CVA合并PIC 1例(0.4%)、心因性咳嗽1例(0.4%),另外有病因不明者5例(2.2%)。3.不同年龄病因分布情况:≤3岁组病因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PIC(38.0%)、UACS(22.0%)、CVA(18.0%);3~6岁组病因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UACS(42.1%)、CVA(17.9%)、UACS合并CVA(15.8%);≥6岁组病因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CVA(37.2%)、UACS合并CVA(23.1%)、UACS(16.7%)。4.不同性别病因分布情况:男性病因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UACS(36.6%)、CVA(23.7%)、UACS合并CVA(19.8%);女性病因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CVA(26.1%)、PIC(22.8%)、UACS(17.4%)。5.常见单病因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价值:UACS患儿主要临床特征有湿咳(45例)、晨起咳嗽(47例)、咽部阳性体征(咽后壁分泌物附着、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改变等)(48例),根据湿咳诊断UACS的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78.7%,阳性预测值为66.2%,阴性预测值为81.7%;根据晨起咳嗽诊断UACS的灵敏度为73.4%,特异度为72.2%,阳性预测值为61.0%,阴性预测值为82.1%;根据咽部阳性体征诊断UACS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85.5%。CVA患儿主要临床特征有干咳(49例)、夜间咳嗽(38例)、特应性体质(40例)、运动相关咳嗽(39例),根据干咳诊断CVA的灵敏度为98.1%,特异度为53.0%,阳性预测值为47.1%,阴性预测值为91.2%;根据夜咳CVA哮喘的灵敏度为69.1%,特异度为79.5%,阳性预测值为61.3%,阴性预测值为84.5%;根据特应性体质诊断CVA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0.9%,阳性预测值为54.1%,阴性预测值为84.7%;根据运动相关咳嗽诊断CVA的灵敏度为70.9%,特异度为58.1%,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1.0%。PIC主要临床特征为与感染病史相关(35例),诊断的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80.1%,阳性预测值为56.4%,阴性预测值为99.1%。【结论】本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前4位的是UACS、CVA、UACS合并CVA、PIC。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组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不同。根据主要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有助于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在没有明确诊断线索的情况下,本地区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诊断性治疗可按照UACS、CVA等病因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