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冷轧变形抗力与前滑模型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冷轧先进高强钢的需求逐年递增,对冷轧板材厚度、板形、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钢分公司的科研课题“高强汽车板冷连轧过程高精度模型开发与应用”为背景,针对唐钢1740mm酸洗冷连轧机组在高强双相钢批量生产中常常出现的头尾超差及“负前滑”两个问题,在熟悉现场生产状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分别从材料的应变硬化规律、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以及前滑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负前滑”现象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高强钢应变硬化特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室的轧制—拉伸实验,得到DP590、DP780、DP980三种汽车用高强钢的应变硬化曲线,结果显示这三种高强钢均在变形量为30%左右时出现了明显的“平台”,并尝试从位错滑移的角度解释了该现象的发生。(2)冷轧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是难以确定的,但是这两个参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冷轧过程中最主要的工艺参数—轧制力的预设定计算。将轧制—拉伸实验得到的变形抗力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模型结构对应三种高强钢的拟合结果,选出与研究钢种吻合程度较高的模型结构,建立相应的变形抗力模型。(3)变形抗力模型的验证。基于轧制过程的相关实测数据,构造出一种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的迭代算法。经过数次迭代运算,得到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的稳定值,该值与拉伸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差甚小,且随变形程度的变化规律一致。(4)“负前滑”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负前滑”与带钢打滑现象的对比分析,认为打滑现象的机理同样适用于“负前滑”的研究,解决“负前滑”问题的关键是防止带钢在轧制过程中的打滑。为此,引入打滑因子的概念,建立了以预防打滑为目标函数的压下规程的优化方法。(5)冷连轧末机架“负前滑”研究。由于冷连轧末机架的特殊性,考虑到末机架的变形抗力大,弹性回复明显,通过对冷连轧变形区出口的弹塑性分析,认为带钢在变形区出口的弹性回复引起轧制方向的纵向收缩是导致带钢末机架出现“负前滑”的主要原因,对传统的前滑模型进行了修正,新模型的计算值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