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脱贫攻坚行动,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并取得显著的成效。随着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扶贫进入深水区的和攻坚期,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显现,面对新时期的贫困难题与扶贫困境,结合我国国情,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于2013年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从而实现了扶贫政策的制度变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精准扶贫工作在基层全面开展,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贫困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攻克农村脱贫难题?如何实现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扶贫效果,并对实践成效进行合理的评价都是亟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西和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的主战场和脱贫攻坚的短板。本文选取西和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及原因,如何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等都值得探讨和借鉴。本文研究基于精准扶贫基层实践视角,以贫困村的农户为对象,对西和县三大特困片区的三个贫困村进行半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县扶贫办、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人力资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理论等为理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和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调研深入剖析西和县的基本县情和贫困特征,并归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实施情况及成效。通过归纳和梳理国内外关于贫困成因、精准扶贫及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文献,为后文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估框架。(2)构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基于农户的视角,尝试从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借鉴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值量化,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对扶贫政策成效进行综合评估。(3)依据实地的调查及访谈情况,了解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及致贫原因,归纳分析农户对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情况及参与情况,结合农户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综合分析西和县的基层实践成效。(4)基于对贫困村的实地调查访谈及县扶贫办的走访,归纳出西和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西和县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改善对策主要从完善人口的参与机制,聚焦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脱贫带动机制,强化特色产业脱贫路径四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