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一个切入口,是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科技创新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因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受教群体等特点而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变革性的技术,已经完成了对整个教育生态的渗透,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深刻变革。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课程课容量大,知识点多且更新快,理论知识与实操衔接不够紧密,实践上机操作时间短;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起点水平差距大,教师只能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授课,不能充分兼顾到水平低或水平高的学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综合评价和阶段评价,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丞待改善解决,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课程在教学中课容量大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操作类课程注入新的理念。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结合该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整体设计、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支持体系设计和课程考核设计,并将其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实验相关数据,分析教学应用效果和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可度,并探索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流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有利于改善课程教学现状,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课堂节凑,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