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一个切入口,是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科技创新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因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受教群体等特点而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变革性的技术,已经完成了对整个教育生态的渗透,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深刻变革。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课程课容量大,知识点多且更新快,理论知识与实操衔接不够紧密,实践上机操作时间短;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起点水平差距大,教师只能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授课,不能充分兼顾到水平低或水平高的学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综合评价和阶段评价,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丞待改善解决,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课程在教学中课容量大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操作类课程注入新的理念。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结合该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整体设计、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支持体系设计和课程考核设计,并将其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实验相关数据,分析教学应用效果和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可度,并探索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流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有利于改善课程教学现状,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课堂节凑,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从基层电大教师在远程开放教育改革中的实际出发,剖析他们所面临的角色意识不清、职责功能混乱所造成的困惑,客观地分析了目前教师定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偏差,研究探索了基层
大型活动带来了城市局部交通流的非正常急剧增加。大型活动交通具有短时高峰大流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活动结束时出行起点单一、高密集度和危险性等特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
小说的虚构问题是中国小说理论的重要范畴。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评点 ,指出艺术虚构是小说文体自觉的重要标志 ;在强调艺术虚构之重要的同时 ,又辨析了艺术与现实基础的
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很多经验和感受是作家在写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融入了个人的审美体会,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其中的奥妙难以化成简单的教条来传授。然而,教学虽“不
通过研究5年来关于宝马汽车的新闻报道发现,中国宝马车主形象消极。文章采用社会分层理论进行解读,提出在当今中国贫富差距显著的社会背景之下,公众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甚为敏感
依据无人飞行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能力试验验证评估需求,提出了"一条主线、两级仿真、三个层次、分层仿真、综合评估"的复杂电磁环境抗干扰仿真试验体系。其中"一条主线"是
<正>随着统编教科书的推出,如何将高度浓缩的纲要式内容化为有血有肉的历史图景,如何使高唱入云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开花,这是值得每位历史教师深长思之的问题。此次教学
以植酸(Ph A)为掺杂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一种磷化聚苯胺(P-PANI),并将其混入硅树脂(SiR)中,刷涂在镁锂(Mg-Li)合金表面制备了P-PANI/SiR复合防腐蚀涂层。采用FTIR、UV-Vi
针对济钢1700mm热连轧生产线无工艺润滑系统的情况,通过吸收国内外热轧工艺润滑先进的控制技术,成功开发了一套独立的工艺润滑控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润滑控制系统的特点,
作为一种域间路由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在因特网上被广泛部署用来进行自治系统之间可达信息的交换.与一般的路由协议不同,它采用了策略来对路由信息的转发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