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岩性出发,进行基于岩性分区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主要研究各岩性区内1991-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密云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岩性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
根据密云县的岩石特点及分布情况,将其分为7个岩性区,即:第四系沉积物类区、片麻岩类区、花岗岩类区、碎屑岩类区、碳酸盐岩类区、正长岩类区和中性岩类区。其中片麻岩类区、第四系沉积物类区所占比例较大。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由于岩性不同,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就存在着差异,从而影响风化程度,矿质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流失就有所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就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制约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使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差异。从不同岩性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来看,片麻岩类区岩石种类多样,成分复杂,所含矿质元素多,其以林地利用为主,还有一些园地和耕地分布;第四系沉积物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及山间河谷的冲洪积物,所处地势低,土层深厚,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因而在区内集中分布有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其他各岩性区的林地分布较多。
(2)通过对密云县与不同岩性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比较发现:花岗岩类区、片麻岩类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密云县的总体情况相一致,即园地、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同时片麻岩类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密云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相似,主要在于这两个区域的矿物成分多样,在位置和数量方面都占有优势,所以其特点影响制约着密云县的整体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第四系沉积物类区的耕地变化趋势与密云县整个区域的耕地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主要在于第四系沉积物类的特点和其所在的地势。同时由于第四系沉积物类区、花岗岩类区、片麻岩类区的土地利用条件较好,三个区域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变化是增加的、优势度指数变化是减小的。其他各岩性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也均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综上所述,岩性、地形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制约着土地利用,使土地利用情况产生了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