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输出信息的传播模式,增加了互动。自媒体则是新媒体的延伸,进一步优化了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对现代信息传播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以自媒体最为典型的微信作为研究的对象,讨论微信介入下的建筑创作。在传统的建筑创作模式中,建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其使用者,建筑师得到的反馈也大多来源于使用者的使用意见和建筑评论家的批判,建筑师与社会大众存在着交流的裂痕,针对建筑创作的讨论大部分都是在建筑专业人士之间展开的,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在,伴随着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建筑师得以更直接的向社会大众展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建筑作品,并且能够直接“聆听”来自大众的声音。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尝试的将建筑传播与建筑创作连接起来,认为建筑传播是建筑创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本文透过对当前存在的表象的分析,指出大众参与度的提高会反向影响了建筑师产生“建筑+媒体”的创作思维,进而改变建筑创作模式。笔者根据媒体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程度,以及建筑师“建筑+媒体”思维在创作中的作用强度,将媒体和建筑创作的关系分为:“无介入”、“浅介入”、“深介入”和“全介入”四种状态,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各种状态下建筑创作的模式和手法。最后,对微信介入下,中国建筑创作中所呈现出的现象进行分析,尝试总结了建筑师的创作思维、表达方式的积极转变,以及微信介入对建筑创作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微信介入下,建筑师能够接收到大众的反馈,走出建筑“专业圈”,在建筑创作中更加“亲民”。这无疑是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建筑创作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介入”的现象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过度地强调媒体传播的作用,而忽视了建筑创作是服务建筑真正使用者的本源意义,便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