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伴而生。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外汇短缺,开始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但由于旅游人才匮乏,因此,与国家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适应,旅游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全国最早的旅游本科院校是成立于1978年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1981年南开大学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对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专、本、硕、博4个学历层次的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数量规模上位居世界前列。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4年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活动日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需要,国内游、出境游人数以及消费逐年攀升,旅游产业一片繁荣景象。然而,一方面,旅游教育理论研究仍滞后于旅游实践。另一方面,旅游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经历了发端、发展到规模扩张之后,如今发展速度放缓、规模趋于稳定甚至有所萎缩,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及行业内就业率“双低”、专业特色不鲜明、“双师”建设效果不佳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索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勾画了技术路线图。本文以我国本科旅游高等教育为背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初步梳理了国内旅游专业院校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和进展,对国外部分国家旅游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分析,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应用型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为重点,选取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酒店管理)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特点,获得启示,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关于国内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高等教育宏观介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及案例研究等。对国外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旅游高等教育的概况介绍与经验总结、旅游专业院校典型代表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及案例研究等。并对研究情况进行简要评述。第三章为国内旅游专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进展。围绕我国旅游专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如人才过剩与紧缺并存,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双低,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等问题,从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及学生自身方面剖析原因,找出症结。第四章为国外部分国家旅游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分析。梳理部分国家旅游教育的特点及部分酒店与旅游专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第五章为TUC-FIU合作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研究。说明选择TUC-FIU合作学院作为重点案例的理由,从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师资建设等方面介绍合作学院的办学情况并做分析。第六章为借鉴与对策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1)呼吁社会各界对旅游人才培养事业的正视和重视;(2)探索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发展战略;(3)建立及完善“双师”政策,提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4)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助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5)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优化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6)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齐发力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本文的选题视角、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反思和补充,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提出了注重先育人再育才,育人胜过育才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对旅游人才培养事业的正视和重视。本文还提出旅游专业院校应注重特色,实施国际化、复合型和精品化的发展战略。由于作者研究水平和条件所限,文章在研究对象、数据获取、研究方法及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结合自身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不断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路径,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