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博览会中主题展馆设计策略与方法探析——以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举办各类园艺博览会的热度逐渐增高,园艺主题展馆的设计与建造也逐渐成为了大众关心的焦点。设计好园艺主题展馆,实现园艺展览与展陈空间的结合就成为了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论文首先从园艺展陈的角度出发,将园艺展陈研究分为展品内容与主题、展陈特点与方式、观展人群与体验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探讨其对于园艺主题展馆设计的影响。
  从展品内容与主题来看,园艺展主要通过园艺类、文化类、科技类三类展品来表达文化主题与生态主题,这就要求园艺主题展馆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符合绿色生态与在地性的设计原则。随后,笔者从建筑设计层面分别论述了实现绿色生态与在地性的方法策略,其中绿色生态设计主要从建筑形态与材料运用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在地性主要从地方历史文化的空间转化和记忆场所再生来探讨。
  从展陈特点来看,园艺展作为节事性展览活动,具有节事性、时效性等特征,那么后续利用就是园艺主题展馆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往届园艺博览会的历史经验,总结了保留、拆除、改造三种方式,分别应对不同规模、类型的园艺博览会主题展馆。从展陈方式来看,园艺展陈方式一般有独立展示、场景展示、互动展示三种,分别展示不同类型的园艺展品,相对应的展陈空间也会设计有中性展示空间、特定展示空间与互动展示空间,使得展陈方式与展陈空间高度匹配。
  从观展人群与体验来看,观者人群具有多样性,其体验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主题展馆的展陈流线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观展体验。笔者根据体验不同将展陈流线分为有序且自由的向心型流线、连续单一的引导型流线和无序多样的漫游型流线三种,具体流线设置可以根据观者体验选择展陈流线类型。
  最后,论文以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为例,分析了其在绿色生态设计、在地性文化表述、展后后续利用、展陈空间组织、展陈流线设置五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以实际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园艺博览会主题展馆设计策略的实操性与合理性。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提高了民族教育的素质。当然,目前的新疆双语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同的程度上制约了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育 双语模式 新疆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内涵  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
期刊
【摘要】苏轼写以悼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彰显出生与死的对话,语言自然,以其表达了人性的真善美、激发了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感受以及巨大的审美空间深深地打动着后世人,成为中国古代悼亡诗之经典。本文主要从此三方面论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在审美特征。  【关键词】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审美特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期刊
【摘要】装饰色彩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对色彩概括与归纳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技艺的结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和智能,使学生在提高色彩表达的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设计意识,在现代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装饰色彩 创造性思维  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生活中装饰的样式随处可见,各种装饰形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色彩是装饰设计中的要素之一
期刊
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及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以影视制作带动影视旅游共同发展的影视基地(城)项目成为了新的建设热点。但由于建设者及投资者对影视基地运营模式及设计方法缺乏经验,全国各地充斥着大量无法满足剧组拍摄及旅游需求的仿古“伪建筑”,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及建筑资源的浪费。目前,在影视基地设计的研究领域缺乏深度的实践理论支撑,在研究方式上缺乏建筑学与电影制作的跨专业知识融合。
  本文以上海松江地区影视基地作为重点调研对象,以运动和视觉为切入点,从国内外的影视基地发展历程及设计模式中总结规律,结合笔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明显的改善了生物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学生对生物课的思想认识也大有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 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直接驱动了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面对城镇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问题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大规模大批量的高层住区随之兴起,粗放的开发模式下住区的公共开敞空间表现出如下问题:空间尺度大而可使用面积少,场地设施齐全而使用率低,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对空间的差异化需求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从关注套内面积量的多寡,转为重视与日常使用切身相关的公共开敞空间的物质环境质量。
  本文以空间特征和居民使用需求为切入点,以江苏海门世纪锦城高层住区为例,对
建筑除了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物质场所外,还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是一种信息媒介。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双向互动为特点的新媒体,它影响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在技术、内容与形式方面具有了新媒体的特征,体现出了与传统表达方式的不同。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与观念对建筑的信息表达技术、内容、形式的影响,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与表达方式,并以新媒体求职中心为例,对其信息表达的特点、需求进行分析与
【摘要】语文阅读独特体验,吃透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文本,尊重学生体验。细读文本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认知能力,进一步生成更高层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 吃透理念 深入文本 尊重体验  最近听一些语文公开课,有两个关注的细节。一是某位教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结束时让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收获了什么,一位学生说“骗子太聪明了,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说“你想得真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朋辈教育在《爱的教育》中的体现,分析朋辈教育得以开展的原因是同龄人的比较心理以及朋辈教育自身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特点,再根据朋辈教育开展的基础提出在实行朋辈教育时需要长辈的两个辅助:一个是帮助孩子扩大生活圈,另一个则是不能因朋辈教育而放弃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而是需要长辈加以引导。  【关键词】朋辈教育;《爱的教育》;比较心理;潜移默化;长辈的帮助  1朋辈教育,也被称为同伴教育、朋辈辅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转型,城市的发展逐渐从高速增量扩张向存量精细化发展转变。城市中的老旧社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转型中,居民生活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品质低下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老旧社区的改造更新成为在城市精细化发展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一些社区尚处于场地清理、外墙出新等初级接段,一些成熟的老旧社区已尝试从空间微更新的层面,对环境进行梳理,但是,对老旧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和其内在关联的研究和设计更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分散在老旧社区各处的碎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