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阅读理解,作为二语习得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已经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人的大多数研究探讨了影响二语阅读理解的某一个或两个因素,例如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文本类型、测试类型和文本难度等,而仅有少数研究探讨了不同因素如何交互影响二语阅读理解。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更全面地探究不同因素对二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1.文本难度、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是否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主效应?2.文本难度、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是否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交互作用?本研究采用2×2×2重复测量设计。文本难度分为难、易两个水平。文本类型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两个水平。话题熟悉度分为熟悉话题和不熟悉话题两个水平。二语阅读理解根据受试者参加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成绩来测定。二语阅读理解测试的阅读材料来源于大学英语四级历年真题试卷,共八篇文章,每篇文章均代表本研究所需测量的三因素(文本难度、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不同水平之间的组合。本研究的受试来自淮阴工学院三个自然班的93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所有受试在课堂上接受了话题熟悉度问卷调查,然后参加了二语阅读理解测试。86名受试的有效数据用来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1.文本难度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显著的中等效应(F=9.96, p <.05, η2=.11)。但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对二语阅读理解没有主效应(文本类型:F=.00, p>.05, η2=.00;话题熟悉度:F=.16, p>.05, η2=.00)。2.文本难度、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三者之间对二语阅读理解不产生交互作用(F=3.41, p>.05, η2=.04)。然而,它们两两之间均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5)。(1)文本难度和文本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显著的中等交互作用(F=8.50, p<.05, η2=.09)。对阅读简单的文本而言,说明文和议论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5),议论文更易于理解。而对阅读难的文本而言,二者之间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同样,对于阅读说明文而言,简单文本和难的文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但对议论文而言,简单文本的阅读理解明显好于难的文本的阅读理解(p <.05)。(2)文本难度和话题熟悉度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显著的中等交互作用(F=5.56,p <.05, η2=.06)。对阅读不熟悉的话题而言,简单文本和难文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5),简单文本更易于理解。而对熟悉的话题而言,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3)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对二语阅读理解产生显著的较大交互作用(F=18.09,p <.05, η2=.18)。无论文本类型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熟悉话题和不熟悉话题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05)。对阅读说明文而言,熟悉的话题比不熟悉的话题更容易被二语学习者理解,而对阅读议论文而言,结果却与之相反。同样,不管阅读的话题是否熟悉,说明文和议论文之间也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05)。对于阅读熟悉的话题而言,说明文比议论文更容易理解,而对阅读不熟悉的话题而言,结果与之相反。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论和教学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互动理论和图式理论都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方法论上,本研究采用了2×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不仅探讨了文本难度、文本类型和话题熟悉度这三个变量对二语阅读理解的主效应,而且研究了这三个变量之间对二语阅读理解的交互效应。本研究的教学意义在于,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中,二语教师应选择与二语阅读者水平相适应的文章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二语学习者应增强说明文类型话题知识的积累,二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应多给予说明文类型话题知识的教学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