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模拟噻吩及碳氢化合物在沸石中的吸附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吩及碳氢化合物在多孔沸石材料中的吸附行为对于吸附分离和催化工艺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主题。例如采用合成沸石从汽油体系(碳氢混合体系)中选择性的分离噻吩及其衍生物等。但是以实验的方法测量噻吩和碳氢化合物在沸石中的吸附是极为困难的,并且关于这类体系的实验数据非常缺乏,因此以分子模拟方法对此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噻吩以及碳氢化合物分子在不同结构沸石中的吸附、扩散、吸附热以及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能量偏倚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计算得到噻吩在全硅MFI沸石中的吸附量与高硅铝比MFI型沸石的实验数据一致。通过对噻吩在MFI沸石不同孔道中分布研究表明噻吩分子更优先定位于沸石直孔道和‘之’形孔道的交叉处。而对于MOR沸石,噻吩分子都定位于12元环孔道,在其它的孔道都没有噻吩分子分布。   采用GCMC研究了噻吩、苯和正己烷的二、三元体系在沸石中的分离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噻吩/苯二元体系,由于两种分子都优先定位于MFI孔道的交叉孔道,因此吸附分子的分布服从竞争模式类别。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噻吩分子在交叉处吸附作用更强,将苯分子推离交叉孔道。而对于在MOR中的吸附,噻吩和苯分子没有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优先吸附位,符合Clark等提出的体积填充模型。对于噻吩/苯/正己烷三元体系,模拟结果表明正己烷在MFI沸石中的吸附量最大,而噻吩和苯分子在沸石中的吸附量都非常小,三元体系在MOR沸石中的吸附行为不同于MFI沸石,噻吩在MOR沸石中的吸附量最大,而正己烷和苯的吸附量非常低。对于噻吩、苯和正己烷这三种尺寸较大的分子,只能位于MOR主孔道中,当三元体系中存在着少量的正己烷分子时,就影响到苯的吸附,而正己烷对噻吩在MOR孔道中填充的影响要比苯小,噻吩的吸附量影响不大。   研究噻吩和苯在框架外不同钠离子含量的MFI和MOR沸石中的吸附表明,钠离子在沸石中的定位和密度对噻吩和苯分子的吸附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噻吩/苯混合物在这两种不同结构沸石中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框架外阳离子密度的增加堵塞了交叉孔道,因此降低了MFI沸石对噻吩的选择性。但是对于MOR沸石,由于其孔道相对较大,钠离子密度的增加,对噻吩的选择性影响不大。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噻吩、苯在MFI沸石中的扩散性能。噻吩和苯分子在沸石中的扩散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征。对于噻吩和苯单组分体系,随着噻吩和苯的负载量的增加,自扩散系数都下降。而对于混合体系,当总负载量保持恒定,增加噻吩负载量时,自扩散系数都下降,但是当噻吩的负载量和苯的负载量都为4个分子/单胞时,自扩散系数都增加。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噻吩和苯在全硅Y和NaY沸石中的吸附、吸附热及在这两种结构沸石中的分布。采用能量偏倚算法计算了噻吩和苯的吸附等温线。在不同的温度下,计算得到的噻吩和苯的平衡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与实验结果一致。在相同的压力范围内,计算结果显示噻吩和苯在NaY沸石中的吸附量要比在全硅Y中的吸附量要大。根据吸附热的计算结果,表明NaY型沸石中钠离子的存在明显增强了噻吩、苯分子与沸石之间的作用。钠离子的引入有利于噻吩和苯在沸石中的吸附。根据分布概率表明NaY沸石中存在着不同的吸附位。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以下简称“东野”)为供体父本,栽培稻协青早B (O. sativa sp. indica Kato)为母本及轮回亲本,构建了BC_1F_(10)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这一群体,我们对8个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包括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此外,我们还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
当代,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科技中,成为最具前景的新型能源。然而,目前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只有372 mAh/g。为了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广大学者们正致力于研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来取代石墨类材料。硅碳复合材料结合了硅系材料和碳基材料双方的优势,已成为新型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其中,硅系材料提供了高能量密度,碳基材料提供了稳定的结构、高导电性和额外的储锂空间。本文使
本文利用乙醇—水—SiO2体系中形成的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材料。论文首先综述了纳米Ag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是否
本文介绍了积碳结焦对食品企业带来的影响。简述了干冰清洁的工作原理,各种优势以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本课题来源于江门达能饼干有限公司(简称JDB)。这几年,江门达能饼干
我国西部盐湖蕴含丰富的镁资源,由于技术等的限制,镁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研究开发高品质镁质产品(如活性氧化镁)是高效利用盐湖镁资源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活性
本文主要考察甜菜碱和海藻糖两种渗透剂对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折叠复性和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以阐明这些渗透剂在蛋白质折叠复性中的作用,进而应用于辅助基因重组包含体
棉铃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化学农药长期大量的使用,不仅使得棉铃虫的抗药性剧增,且污染环境。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aSNPV)是棉铃虫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