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速磨煤机先进控制方案的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问题凸显。就我国而言,步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工业化水平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迅速扩大。火力燃煤发电厂单机容量高,不受季节、水位、日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存在放射性污染威胁,是我国与世界很多国家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提高燃烧效率、高效环保地利用原煤发电成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主流思想与研究重心。目前最普遍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具有更高运行参数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主汽压力、主汽温度、主汽流量等运行参数很高,这就意味着单位质量蒸汽所能够蕴含的能量更多,从而增大蒸汽对汽轮机转子的冲转力度,做功效果好。总体上说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较高。为满足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的煤量供给,直吹式制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与中储式制粉系统相比,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能耗大幅度降低,且能够迅速跟随机组负荷变化,运行优势明显。中速磨煤机是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之一,是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核心设备。本文所要研究的中速磨煤机控制方案,对机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因为煤粉颗粒的细度以及制粉过程的安全持续稳定将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过程。对中速磨煤机控制方案的研究必须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分析与中速磨煤机被控对象相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多个角度,诸如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工艺流程、中速磨煤机自身动态特性、现有中速磨煤机控制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目前中速磨煤机普遍采用的经典PID控制方案控制效果不尽人意,中速磨煤机控制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建立了中速磨煤机被控对象的动态机理模型;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依据所建立的机理模型,建立了基于某火力发电厂实际测试参数的中速磨煤机动态测试模型;提出了中速磨煤机动态矩阵预测控制方案、中速磨煤机模糊控制与PID串级控制方案、中速磨煤机模糊控制与PID串联控制方案、中速磨煤机模糊控制与PID并联控制方案、中速磨煤机双模糊控制器控制方案;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五种先进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时为了与现有中速磨煤机经典PID控制方案比较,对现有中速磨煤机经典PID控制方案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五种控制方案各有特色,中速磨煤机动态矩阵控制方案的控制质量最好,但控制器参数整定较难;中速磨煤机模糊控制与PID串级控制方案的控制质量次之;中速磨煤机双模糊控制器控制方案的控制质量最差,不仅超调量大而且调节时间长。如果所有控制方案的控制器相关参数都为最佳,且扰动量和扰动位置相同,那么本文提出的五种中速磨煤机先进控制方案的控制品质均好于现有的经典PID控制方案。
其他文献
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清洁和低污染燃烧技术,在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设备安全与控制效果的角度出发设计循环硫化床锅
由于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主要排放物为水(视反应物而定),污染比较小,因此燃料电池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能源装置。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研究机构的广泛兴趣,并在许多商业领域都有其应用前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除了具有高效、清洁、低噪音、负载能力强等燃料电池所共有的优点外,由于是全固体,所以还具有无泄漏、无电解质腐蚀、综合利用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它除
信号处理问题在通信和控制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信号可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系统建模、反卷积和系统预报等领域。信号估计可作为状
计算机立体视觉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由多幅二维的平面图像恢复出被摄物体的三维坐标,它具有非接触性测量、实施较为简易等特点。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立体视觉是一个多
在二十世纪的后几十年,低成本、低剂量、非接触式可成像的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在重要出入口的安全检查中应用非常普遍。该设备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实现对行李货物进行快速
在电线电缆的绝缘加塑生产过程中,张力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张力控制性能指标能够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控制论学
工业无线通信技术被称为工业控制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继现场总线之后的又一个热点技术,是降低自动化成本、提高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的最有潜力的技术,也是未来几年工业自动化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需要更加准确、唯一和安全的身份认证手段。生物识别技术在这方面脱颖而出。   指纹识别
学位
目前,振动信号分析技术仍是齿轮与轴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主要手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机械传动的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的故障信号中都含有冲击信息,通
机车信号作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凭证,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随着中国铁路不断提速、机车信号制式变更以及检测项目的逐渐增多,现有的检测设备难以满足现行铁路机车信号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