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用杏花期生物学特性及抗寒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坐果率和抗寒性等生产实际问题入手,以龙王帽、优一、木瓜杏为试验材料,调查三种仁用杏花期生物学特性,同时以覆膜和覆草两种处理,来研究提高仁用杏完全花比例的措施。并且以“优一”为材料,研究了仁用杏开花前后结果短枝不同部位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在盛花期和幼果期测定水杨酸处理后花器官的过冷却点,随后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测定以上内源生理物质。结果表明,(1)三种仁用杏花期的长短各不相同,最长的是木瓜杏,最短是龙王帽。(2)完全花比例最高的是木瓜杏,最低的是优一,而且三个品种都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坐果率最高。(3)木瓜杏和优一花粉萌发的最适宜的蔗糖水培养液浓度是10%,龙王帽为15%。三个品种的自然授粉和自花结实率都低,平均值约为8.2%。都为自交不结实。(4)地面覆盖可以延长和推迟花期,提高完全花比例。(5)从仁用杏品种“优一”花芽萌动前到幼果形成这段时期,结果短枝上木质部、皮层及韧皮部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逐渐下降,花器官中二者含量分别在花芽膨大期、盛花期出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器官与皮层及韧皮部中此消彼长。木质部、皮层及韧皮部中MDA都成单峰变化趋势,二者MDA含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早于花器官。木质部、花器官中、皮层及韧皮部中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芽萌动期、花芽膨大期和花蕾期。(6)短时间低温下,仁用杏花器官能够通过提高其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POD活性来增强其抗寒能力,水杨酸在盛花期通过提高花器官中膜氧化相关酶的活性来提高其抗寒力。
其他文献
查尔酮合成酶是类黄酮类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是下游合成反应的限速因子,对于植物花色的形成和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克隆分离了菊花CHS基因cDNA全长序列,希望对我国传统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更加便捷,获取途径更为广泛,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有了巨大的提升,在林业方面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三峡库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自2005年发生以来严重威胁着以‘107杨’为主的欧美杨速生林的发展。目前尚缺少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利用是